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任意雇佣原则在美国劳动法中的衰落

  

  四、对任意雇佣原则衰落的法理评析


  

  任意雇佣制度在美国雇佣法上已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其正走向衰落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意雇佣原则以契约自由为基础,该原则的衰落体现了契约自由理念的衰微和雇佣关系以当事人身份、地位为基础的本质。任意雇佣原则作为美国雇佣法的核心,它的衰落给美国雇佣关系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一)从契约到身份:雇佣合同对契约自由的背离


  

  现代社会中,契约是构建不同主体间法律关系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形成的许多种契约关系中,当事人双方可能是由特殊人格群体组成的对比非常鲜明而相互地位又相对确定的一对,如雇佣合同关系(劳动关系)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势必会导致不公平结果的出现。现代契约理论主张根据当事人在契约关系中的不同地位来要求他们分别承担相应的义务,“与只注重抽象规范的古典契约法相比,现代契约法更注重当事人在整个契约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地位如何,单纯的个人意志面对错综复杂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已不再保有对契约关系的绝对的支配力,契约中的‘身份’似乎更能左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5}


  

  在各种契约关系中,当事人实际地位的差别取决于其对资源控制程度和规模的不同。以雇佣关系论,雇主和员工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失衡问题。雇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并通过使用劳动力而控制劳动者,而劳动者只能获得通过出卖其仅有的劳动力获得的些许劳动报酬;因此,雇主在资源的控制程度和规模上具有优势地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雇主解雇一名员工比这名员工找到新工作要容易得多。“在那些恣意妄为的雇主手里,任意雇佣原则已经变成恐吓的法律工具,给劳动者的生活和家庭造成严重损害。”{17}642在任意雇佣原则的规范下,雇主一般可免受法律的限制,根据其需要和利益来塑造其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有时候雇主在经营过程中解雇部分员工,不会对其经营企业造成根本性影响;而对劳动者而言,解雇让他们付出的是巨大的代价,失业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最难以面对的窘境之一。不但劳动者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精神状态因此受到影响,劳动者家庭关系也因此受到冲击,有关家庭成员的利益也会遭受损害。在现实生活中,员工大都是出于雇主方面的不正当理由被解雇的,这表明工薪阶层需要某种最低限度的保护。如果没有更加灵活的途径对待任意雇佣原则,他们将别无选择,只能成为“其雇主每个要求的温顺追随者(docile follower)”。{23}405面对资强劳弱的局面,任意雇佣原则不仅不对之作出有利于劳动者的调整,却反其道而行,放任乃至强化了这种利益失衡格局的畸形发展。


  

  (二)任意雇用原则对美国雇佣关系的影响


  

  1.从“任意解雇”到“不当解雇”


  

  在19世纪,任意雇佣原则刚刚形成的时候,美国正处在现代工业资本制度的诞生时期。这一时期是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作为雇主的资本家需要通过扫除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障碍谋求工业迅速发展,以获取高额利润。任意雇佣原则契合了资本家的这一需要,受到他们的普遍推崇;因此,可以说,19世纪早期新兴工业的发展需要构成了美国历史上承认任意雇用原则的正当理由。而在如今美国工业早已发展成熟的背景下,继续沿用任意雇佣原则已经丧失了经济发展的正当性基础。


  

  对任意雇佣原则导致的解雇自由的看法,过去学说上认为工作权的保障仅止于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并未直接规范各个私人企业与国民的关系,因此对于雇主拥有的解雇自由,不应予以限制。目前学说则认为,工作权并非仅止于失业状态时请求国家提供就业机会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适用于私人间法律关系的权利,因而可限制雇主的解雇自由,因此应当在劳动法中对雇主的解雇自由作具体、列举的限定性制约{26}。


  

  在严格适用任意雇佣原则的背景下,雇主所进行的任何解雇都是合法的并因而是正当的;因而,在早期,美国社会不存在“不当解雇”的说法。只是后来美国立法机关和法院在修正任意雇佣原则绝对性的过程中,才形成了“不当解雇”的观念,并通过各种普通法上的例外,对构成不当解雇的具体情形加以明确。多年来,美国司法过程中积累的判例大都确认在下列3种情形下,雇员不能任意地受到解雇:(1)雇主的解雇行为违背公共政策,如因雇员拒绝从事违法活动或揭发雇主违法行为而被解雇;(2)雇主的人事政策、管理流程、口头承诺明示或隐含了续订雇佣合同的承诺的;(3)违反合同所遵循的诚实信用和公平合理原则,如雇主故意剥夺合同中约定的雇员的权益、奖金或津贴等等{16}133。基于上述几种情况而进行的解雇,属于美国法上的不当解雇。“不当解雇”概念的出现,意味着雇主的意愿已经不是决定某项雇佣关系存续与否的最终因素,解雇行为必须接受法律的价值评价和专门调整,雇主拥有绝对解雇权的情形已经成为历史。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