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议盗窃与诈骗行为交织刑事案件的司法认定

  

  二、认定盗窃与诈骗行为交织刑事案件的标准


  

  正如上文所述,对于处理盗窃和诈骗行为交织刑事案件的几个观点而言,择一处断说因其立论错误而不可取;主要方式说仅可以对构成犯罪起关键作用的行为起到初步的判断;处分行为说没有考虑行为人的何种行为是取得财物的主要行为。而后两种观点刚好能够相互补充,来认定此类案件的性质。


  

  1、判断获取财物的主要方式是正确定性的关键


  

  在盗窃与诈骗行为相互交织的刑事案件中,行为人在自然意义上至少实施了窃取性质的行为和欺诈性质的行为两个行为。因为只侵害了一个法益,所以这些行为可以被看作同一犯罪目的下的一个整体的危害行为,在刑法上只能用一个罪名来评价。而直接侵犯刑法所保护法益行为(可以称之为主要行为)的性质,决定了危害行为的本质特征,其他行为是为主要行为创造条件,以顺利完成犯罪,并不决定犯罪的本质特征,并不影响整个危害行为的定性。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刑法之所以对侵犯财产的行为予以处罚是因为这一类罪名以非法的手段改变了财产原有的占有支配关系,破坏了刑法所保护的合法财产权益。刑法通过处罚对财物的不法侵害,以达到保护合法财产权益的目的。因此,侵害财产罪的实质就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占有和支配而将特定财物在事实上置于自己支配的状态。财产罪一般来说是结果犯,以法律规定的特定的财产损害结果的发生为犯罪既遂的标志。因此,在具体的侵犯财产犯罪过程中,某一行为要成为危害行为最起码要符合这一标准:行为实施以前,财产在受害人的支配管理之下;行为实施成功后,这种财产支配关系被破坏,行为人遭受了现实的财产损失。通过这种判断,在盗窃与诈骗行为相互交织的刑事案件中,就会分清主要行为与次要行为,进而根据主要行为的性质去判断整个犯罪行为的性质。


  

  2、处分行为的有无是正确定性的重要补充


  

  在认定了造成受害人财物损失的关键行为的前提下,还要从盗窃罪和诈骗罪的主要区别认定该主要行为的性质—是盗窃还是诈骗。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财产的转移是受骗人自愿处分的结果,这种处分行为有其特殊的涵义。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