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奴隶制的终结及其意义

  

  此事关涉中英两国关系,英国人为此会唔了两广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周馥,对此提出质难。[2]此事表面上是程序冲突,背后是一个实体问题——人口买卖的合法性问题。在当时的中国法律下,买卖人口是合法的,而在英国人看来,这是严重侵犯人权的,是野蛮的犯罪行为。[3]在双方的冲突中,中方显然处于伦理上的劣势,也使中国官员在外国同行面前很没有“面子”。此事促使正在走向世界的清廷上层开明人士反思奴隶制的立法,他们逐渐倾向废除将人像牲口一样买卖的野蛮法律,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周馥理所当然的成了先行者。于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初十便有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奏折——周馥禁革买卖人口折——的诞生。所幸原文不长,照录于下:


  

  奏为买卖人口有伤天地之和、未洽文明之化,请旨禁革以昭仁政,恭折仰祈圣鉴事。窃惟天生万物人为贵,圣王御宇首重民生,凡属戴发含齿之伦皆在覆育生成之列,若于微贱无告之民有所歧视,使不得自等于人类,非盛世仁政所宜有也。中国三代盛时无买卖人口之事,惟罪人乃为奴隶。周室之衰始有鬻身之说,秦汉以后变而加历,以奴婢与财物同论,直不以人类视之,举动不得自由,生杀悉凭主命,相沿成俗视为固然。我朝定例逐渐从宽,徽宁世仆则开豁为良,买贵州穷民子女则定以限制,并将奴婢有罪不告官司而殴杀者治罪,白契所买家奴与雇工同论。已迭次推恩有加无已,然仍准立契买卖。本源不塞,徒挽末流,补救终属有限。贫家子女一经卖入人手,身命即属于人,不复能以自主。幸遇仁慈之主尚可偷生,倘遭残暴之家,或虐使等于犬马,苛待甚于罪囚,呼吁无门,束手待毙。惨酷有不忍言者。同此生人独无生趣,实足以干天地之和而累圣明之治。泰西欧美诸邦前者竞尚蓄奴,兽畜豕交惨无人理。近数十年治化日进,深知此为野蛮陋习,非文明之国所宜。英国则糜数千万金币赎免全国之奴,美国则以赎奴之令,兵争累岁,卒尽释放。义声所播,各国从风,全洲遂无复有蓄奴之家,他洲有蓄奴者,咸以野蛮视之。遇有贩卖人口者,各国皆得诘问。诚以好生之德率土所同,重视民命为天下之公理也。今我圣朝振兴政治,改订法律,百度维新,独买卖人口一端,既为古昔所本无,又为环球所不韪,而犹因循未革,非所以彰盛治而示列邦也。臣愚拟请特沛殊恩,明降谕旨,革除此习。嗣后无论满汉官员军民人等永禁买卖人口,违者以违制论。其使用奴婢祗准价雇,纳妾祗准媒说。从前原有之奴婢一律以雇工论,身体许其自主,有犯按雇工科断。所有律例内关涉奴婢诸条悉予删除,将见皇仁所被,万类昭苏,义问所宣,寰瀛翕服,蔚为旷古未有之盛举,虽汉文帝之除肉刑、唐太宗之放宫人未足方圣德于万一也。其办理节目谨酌拟条款六条,开具清单,恭呈御览。仰祈敕下政务处会同各部核议请旨施行。微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4]


  

  此奏折后附周馥所拟“禁革买卖人口条款六条”,提出具体的修订律例建议,内容简述如下:(1)禁止一切人口买卖,违者照违制律治罪,身价入官,人口发还;(2)穷人子女允许雇工;(3)原有之契买奴婢及世仆,嗣后概以雇工相待,身体许其自主;(4)纳妾不准价买,祗准媒说,务须两相情愿,不得抑勒;(5)重申旧例中亲属间不准买卖及买良为娼例禁。[5]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