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障中心工作
一些地方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优势,保障了中心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成都市在“5.12”地震发生后,迅速在第一时间通过数字集群指挥调度系统收集信息,了解灾情,下达抗震救灾指令;北京市在承办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依托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大量参考数据,搭建了“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系统”,对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监控,有力保障了奥运会和残奥会顺利进行;上海市在迎世博环境整治600天行动中,通过落实“专项调查、专项整治、专项督查”等措施,重点强化了对全市的市容环境监控,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理与人行道设施整治、城管综合执法、拆除违法建筑、文明施工整治,以及渣土管理等专项工作联动,全力保障世博会期间城市“整洁、有序、美观、平稳”运行;在河北省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承载能力、改变居住条件、彰显现代魅力、提升管理水平为基本目标的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中,数字城管平台成为重要抓手;在广西、四川、山东、河南等省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数字城管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促进队伍建设
很多试点城市积极建立组织机构,解决编制、人员,保障数字城管的顺利建设、运行。如杭州市建立了市区两级数字城管工作机构,增加编制,充实人员,2009年又将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与市城管执法信息中心两个机构的合并,成立了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并将其由正处升格为副局级单位;北京市朝阳区逐步将各政府部门负责的重点工作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一步明确了监督、管理、执法三类主体的责任;山西、山东、江苏、宁夏、陕西、新疆等先后组织了全省范围的数字化城管业务和技术培训。通过这些工作,全国涌现出一批具有理论水平、技术能力、责任意识、工作作风扎实的干部和专家队伍。
二、数字城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仇保兴副部长在讲话中对数字城管工作概括了“三重三轻”即“重平台、轻管理”、“重形象、轻实用”和“重新建扩建、轻资源整合”三个突出问题,大家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深刻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不到位
部分城市领导对数字城管在城市管理领域能起到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数字城管是彻底改变城市管理落后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执政为民理念的革命性举措,没有在体制机制、工作流程创新上下功夫,只想以简单的“数字城市”的信息设施建设代替数字城管工作。部分城市出现思想动员不到位,推广数字城管的力度弱,机构、编制不落实,监督机构难设立,重大问题难解决等问题。一些城市数字城管建设进度缓慢,或是建成运行后达不到预期作用,流于形式。有些试点城市通过验收后,将数字城管机构、人员撤销,数字城管工作名存实亡。个别试点城市甚至至今还没有开展数字城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