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申请资金经济分类明细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
项目单位财务专用章: 单位:万元
项目内容
| 合计
| 商品和服务支出
|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 其他资本性支出
|
|
小计
| 印刷费
| 咨询费
| 手续费
| 水费
| 电费
| 邮电费
|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 差旅费
| 维修(护)费
| 租赁费
| 会议费
| 培训费
| 专用材料费
| 劳务费
| 委托业务费
|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 小计
| 生产补贴
| 小计
| 专用设备购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疫情扑杀对农民的补偿费用列入“生产补贴”科目。
六、申报意见表
项目单位意 见
| 本单位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特申请立项。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主管部门(单 位)
意 见
|
经审核,同意报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项目单位
账 户
| 收款单位:(本单位在银行类金融机构所开户头的全称)
|
开户银行:××银行××省××市××县(区)分行(支行)××营业部(分理处)或××省××市××县(区)××乡(镇)农村信用社
|
账 号:
|
备 注
| |
附件14:
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防治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
2011年,重点开展紫茎泽兰、薇甘菊、水花生、水葫芦、欧洲奇异草、刺萼龙葵、黄顶菊、野燕麦、少花蒺藜草、福寿螺等10种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的调查和监测预警,摸清在我国的分布底数;对薇甘菊、紫茎泽兰、豚草、刺萼龙葵、黄顶菊、水花生等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开展集中灭除,集中灭除面积1000万亩,在重点区域沿公路、河流等易传播区域建立500米宽度左右的阻截带500千米。建立5个天敌保育基地,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的化学、生物、替代防治技术示范,以外来入侵生物为原料,开展的植物源性染料、饲料、碳棒、生物肥料开发利用技术示范。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生物防治宣传与技术培训。
二、项目内容
2011年外来入侵生物防治项目重点是开展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监测预警、外来入侵生物集中灭除、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治与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与宣传培训等。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是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监测预警。在20个省开展《重点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名录》中紫茎泽兰、薇甘菊、水花生、水葫芦、欧洲奇异草、刺萼龙葵、黄顶菊、野燕麦、少花蒺藜草、福寿螺等10种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的调查和监测预警,采用GPS定位,划定分布区域,摸清在我国的分布底数。在敏感临界区域设立阻截隔离监测点,定期监测其种群发生趋势、面积、传播扩散途径、危害影响方式、经济损失程度、生态环境影响开展监测评估。
二是外来入侵生物集中灭除。主要用于薇甘菊、紫茎泽兰、豚草、刺萼龙葵、黄顶菊、水花生等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开展集中灭除。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在重点区域沿公路、河流等易传播区域建立阻截带。在示范区内建立天敌保育基地。
三是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治与开发利用。重点以薇甘菊、紫茎泽兰、黄顶菊等外来入侵生物为对象,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的化学、生物、替代防治技术示范。开展以外来入侵生物为原料的植物源性染料、饲料、碳棒、生物肥料开发利用技术示范。
四是监督管理与宣传培训。举办《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和外来入侵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编制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招贴画、明白纸等宣传材料,举办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技术培训班。
三、实施区域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监测预警、应急灭除、综合防治与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与宣传培训重点在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发生严重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
四、资金使用方向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监测预警主要开展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的调查、监测和预警。资金用途主要包括差旅费,标本采集和分析鉴定,气象资料购买,资料收集整理和信息数据库建设费用等。
外来入侵生物应急灭除主要是在重点省份开展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集中灭除。资金用途主要包括天敌引进、饲养和释放费、差旅费、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宣传资料印刷费和发放等。
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治与开发利用重点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的化学、生物防治技术试点示范,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以紫茎泽兰、黄顶菊、水花生等为对象,研究“变废为宝”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技术。资金用途主要包括原材料购置、微生物分离、发酵和剂型开发、生态区域调查和替代物种筛选、温室和田间试验、技术开发和产品试制等。
监督管理与宣传培训重点是针对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编制宣传材料,开展技术培训。资金使用方向包括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资料费、制作费、会议费等。
五、申报条件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定位监测、外来入侵生物应急灭除原则上由各省农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治与开发利用项目原则上由中国农科院或长期从事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研究的省级以上农业科研院校承担。
监督管理与宣传培训原则上由长期从事全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与管理工作的部属事业单位承担。
六、申报程序
请有关主管部门(单位)根据本项目申报要求及资金经济分类明细表(附后),组织指导项目单位抓紧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格式见附件),将申报文件、项目实施方案以财(计财)字文件,每份材料一式三份,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资源环境处。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方放
联系电话:010-59193071,010-59193031(传真)
附件14-1:
2011年外力入侵生物
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任务:
项目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主管部门(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填制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
一、2010年项目执行进展及下一步进度安排
(2010年未安排执行本项目的,不填写此栏目)
二、2011年项目任务计划
(一)项目任务来由(背景)
(二)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
(三)项目内容及金额
(四)时间进度(范围为2011年1月-12月)
(五)涉及的相关单位(包括与实施项目有关的基层单位、科研院校、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以及项目单位所属独立法人等)及事项
三、项目单位情况
(一)单位类型、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
(二)技术设备条件、财务收支资产状况、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三)有无不良记录(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处理处罚决定、行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
四、人员分工
姓 名
| 性别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项目分工
| 联系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申请资金经济分类明细表(外来入侵生物防治项目)
项目单位财务专用章: 单位:万元
项目内容
| 合计
| 商品和服务支出有关科目
|
小计
| 印刷费
| 咨询费
|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 差旅费
| 租赁费
| 会议费
| 培训费
| 专用材料费
| 劳务费
| 办公费
|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
(项目内容1)
|
|
|
|
|
|
|
|
|
|
|
|
|
|
(项目内容2)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填 报 说 明
1.印刷费:项目有关报告、材料等印刷支出,控制在国拨经费的5%以内。
2.咨询费:为项目实施而开展的专家咨询所需要的支出,控制在国拨经费的5%以内。
3.交通费:项目实施所使用的车船等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控制在国拨经费的10%以内。
4.差旅费:指项目承担人员出差的差旅支出,控制在国拨经费的15%以内。
5.租赁费:项目实施所必须租赁的仪器及设备等发生的费用,控制在国拨经费的20%以内。
6.会议费:项目实施所召开会议支出,控制在国拨经费的25%以内。
7.培训费:指为项目实施所开展的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等支出,控制在国拨经费的25%以内。
8.专用材料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购买材料、试剂药品等有关材料发生的费用,控制在国拨经费的40%以内。
9.劳务费:指临时聘用人员所发生的劳务支出,控制在国拨经费的5%以内。
10.办公费:指办公室日常管理支出,控制在国拨经费的5%以内。
11.其他:指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但现在无法预知的其他费用支出,控制在国拨经费的5%以内。
六、申报意见表
项目单位意 见
| 本单位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特申请立项。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主管部门(单 位)
意 见
|
经审核,同意报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项目单位
账 户(项目单位财务专用章)
| 收款单位:(本单位在银行类金融机构所开户头的全称)
|
开户银行:××银行××省××市××县(区)分行(支行)××营业部(分理处)或××省××市××县(区)××乡(镇)农村信用社
|
账 号:
|
附件15:
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
通过重点扶持一批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与产地准出示范带动效果优异的县,积极探索在全国形成县域农业基地标准、检测、认证为一体,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组织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联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优质与高效统一,政府统一协调、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农业标准化与产地准出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2011年计划在新建全国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与产地准出示范县(农场)40-50个。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主,重点加强示范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质量安全监测、生产档案及追溯建设、品牌培育、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与实施等,切实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地准出控制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在示范县形成政府领导统一协调、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良好机制,使项目县(农场)核心示范区达到以下目标:
(一)质量安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药、兽药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率100%,药物使用率降低30%以上,不使用禁用农兽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达到100%。
(二)农业标准应用面大幅提高。标准入户率、标准转化应用率、标准宣传培训率达到100%。
(三)基本实现组织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示范产品100%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基本实现订单生产和品牌销售。
(四)产地准出制度健全有力。通过建立和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有效监督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生产档案建设率达到100%,农产品包装标识率提高至95%以上,农垦示范农场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建设率100%,示范县核心示范区农产品合格率在97%以上。
(五)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增强。带动核心示范区周边三倍以上面积或规模标准化生产,使周边同类生产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同等情况下,核心示范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连续三年同比增长10%以上。
二、项目内容
(一)申报条件
1.示范产品。蔬菜、水果、茶叶、奶牛、肉牛、蛋鸡、生猪、水产品等八大类“菜篮子产品”。申报示范产品应为当地主导产品,鼓励综合示范2种以上产品。
2.示范规模。县域范围内现有规模化蔬菜面积不少于2万亩,水果面积不少于3万亩,茶叶面积不少于1万亩;畜禽养殖奶牛存栏不少于5000头,肉牛出栏不少于1万头,蛋鸡存栏不少于100万只,生猪出栏不少于10万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面积不少于3000亩,浅海滩涂养殖不少于1万亩,工厂化养殖不少于10万平方米,深水网箱不少于2万立方米。名特优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国有农场、山区县的种植、养殖规模可适当放宽。
3.示范组织体系。示范县(农场)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县级农业部门有明确的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及人员,有农业综合执法、质量检测、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执法与公共推广服务机构,县级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好。
4.示范依托载体。核心示范区内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料基地)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带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面积(规模)不低于示范产品总面积(规模)的10%,能够对示范产品产业和周边农户起到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
5.示范附加说明。申报县(农场)有较好的农田水利、养殖等基础设施,正在实施或实施过相关的国家级农业生产建设性项目,承担过农业部定点市场、“三电合一”农业信息入户、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农场)、已纳入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农场)建设计划的县(农场),优先考虑。示范工作推进建设期限一年。示范建设期满,农业部组织各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对示范项目进行考核验收。
(二)建设内容
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主要开展农业技术标准的集成转化、培训推广、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产地准出制度建立实施等工作。
1.完善示范产品标准体系。示范县(农场)围绕示范产品,按照目标市场要求,依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完善示范县(农场)示范产品标准体系,建立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控制技术规范,并将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集成转化为通俗易懂、好操作、真管用的实施手册或明白纸。
2.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县(农场)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2-3个核心示范区。核心示范区生产集中连片,核心示范区建设面积(规模)应占示范产品总面积(规模)20%以上。
3.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示范县(农场)应当对示范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知识宣传。每年至少对全县(农场)乡镇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推广人员进行1次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对核心示范区种养户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2次,对示范区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生产骨干进行1次全员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项目完成时,核心示范区直接从事示范产品生产经营的种养户能够持续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