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至2008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年均增幅为28%,2009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下降6.99%。
4、销量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量分别为5.5万吨、9.4万吨、13.7万吨、15.8万吨、14.9万吨和7.28万吨。2004年至2008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量年均增幅为28.54%,比同期全国表观消费量增幅高13.28个百分点。但2008年以来,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全国表观消费量增加6.74%,国内产业销量下降5.44%;2009年上半年,全国表观消费量下降1.60%,国内产业销量下降8.01%。
5、期末库存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期末库存呈上升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期末库存分别为0.26万吨、0.51万吨、0.18万吨、0.30万吨、1.8万吨和0.81万吨。
6、销售价格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国内销售价格呈先升后降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4849元/吨、5668元/吨、4226元/吨、3381元/吨、3309元/吨和1922元/吨。
2005年与2004年相比,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有较大提高,但2005年以来,国内产业销售单价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005年5668元/吨降至2008年3309元/吨,降幅达41.62%。
7、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呈先升后降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6536.61万元、53445.55万元、58059.31万元、53418.39万元、49438.06万元和13993.08万元。2005年至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01.40%、8.63%、-7.99%和-7.45%。
2004年至2008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幅为16.83%,总体上低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量28.54%的年均增幅。2009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国内产业销量下降8.01%,同期,销售收入下降51.81%。
8、税前利润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呈先升后降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分别为5797.64万元、17646.71万元、11954.48万元、5887.84万元、-1872.12万元和-4251.31万元;2004年、2005年出现上升后随即持续下降,2008年至2009年1-6月为负值。2005年,国内产业在价格、销量增长明显的情况下,国内产业税前利润达到调查期内最高值,但之后国内产业税前利润持续下降,并于2008年出现亏损状况,亏损额达1872.12万元;2009年上半年,国内产业亏损进一步加大,仅半年即亏损4251.31万元。
9、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分别为13.36 %、17.25%、26.86%、23.34%、20.68%和20.11%,2005年比上年提高3.89个百分点,2006年比上年提高9.61个百分点,2007年比上年下降3.52个百分点,2008年比上年下降2.66个百分点。
10、开工率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总体保持平稳。在国内需求以及产能和产量持续增长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调查期的国内产业开工率一直保持平稳,开工率均在95%以上。2004年至2009年1-6月,开工率分别为98.42%、101.53%、101.03%、101.43 %、97.92%和93.66%,2005年比上年提高了3.11个百分点,2006年比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2007年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2008年比上年下降了3.51个百分点。
11、劳动生产率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分别为591吨/人、681吨/人、777吨/人、821吨/人、861吨/人和442吨/人。
反倾销措施实施后,国内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和使用,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从2004年的591吨/人增至2008年的821万吨/人,年均增幅达9.9%;2009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应下降,降幅为4.67%。
12、投资收益率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变化趋势与税前利润相同,呈先升后降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6.33%、37.09%、19.08%、7.60%、-2.33%和-5.19%。
2005年,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达到调查期内最高值,之后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持续大幅下降,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状况恶化,出现负收益。
13、就业人数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就业人数随着产能的逐步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就业人数分别为302人、468人、472人、529人、554人和484人。
反倾销措施实施后,被调查产品向中国出口数量受到一定抑制,国内产业抓住契机,新建扩建产能,就业人数有所增加,2005年至2008年,在产量、销量总体增长的带动下,国内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08年就业人数合计比2003年增加了183.65%,2009年1-6月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18.79%。
14、人均工资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人均工资总体呈增长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人均工资分别为1.31万元/人、1.36万元/人、1.71万元/人、2.56万元/人、2.49万元/人和1.24万元/人。2008年比2003年增长了42.83%,2009年1-6月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61%。
1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至2009年1-6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0.78亿元、1.66亿元、1.14亿元、1.16亿元、0.51亿元和-0.45亿元。2005年至2008年,国内产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呈前高后低净流入的状况,但2009年上半年呈净流出状况。这表明国内产业经营活动出现困难,并于2009年上半年进一步恶化。
上述证据表明,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调查产品以倾销价格进口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改善了国内市场环境,为国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同时,国内三氯甲烷下游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也促进了国内三氯甲烷产业的发展,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销情况趋于好转,生产经营状况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扩大,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就业人数增加,市场份额、人均工资以及劳动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税前利润、投资收益率在调查期的前期也大幅回升,开工率在调查期内保持平稳,并处于较高水平。
但从2006年以来,由于被调查产品继续倾销进口,影响了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造成国内产业生产经营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并在2006年后再度出现下滑甚至恶化,生产企业部分指标出现不利趋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税前利润、市场份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指标持续下降,期末库存增加。以上情况表明,中国国内产业仍然比较脆弱,容易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和损害。
(二)中国国内市场未来预测。
1、国内同类产品表观消费量
与全球其它主要三氯甲烷消费市场需求低迷不同,我国由于下游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三氯甲烷表观消费量也呈增长趋势,在调查期内,已成为全球三氯甲烷需求增长速度快且潜力大的市场。2004年至2008年,三氯甲烷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约6.74%。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预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下游市场的不断开发,国内对于三氯甲烷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预计2010年至2012年,国内对三氯甲烷的需求量分别为60.19万吨、62.36万吨、64.64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