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0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实质步伐。首届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召开,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正式建立,确定一批重大合作事项,在能源交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签署了一批合作协议。
  (八)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增强,2010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277亿美元,其中辽宁省达207亿美元,升至全国第二位,大连利用外资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大连英特尔项目建成投产,沈阳宝马新厂、米其林轮胎等重大外资项目开工建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东北四省区。
  重点开放区域布局更加均衡。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黑龙江和内蒙古沿边开放在全国对外开放全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试运行。长兴岛、锦州、四平、宾西等8家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项目在吉林市启动。
  与东北亚周边国家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与日、韩经贸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进一步贯彻实施。中俄地区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方案正在抓紧研究,中俄原油管道正式输油,同江铁路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有序推进。新鸭绿江大桥启动建设。
  (九)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开始统筹推进。
  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的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我国各区域老工业基地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启动了编制《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1-2020年)》相关工作。
  总的来看,2010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为“十一五”振兴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一五”期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1%,进出口总额增长16.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正在崛起成为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经济也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各地区加快发展的引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方面,国有经济比重依然偏高,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拉动,服务业发展滞后。体制机制方面,市场化程度低,企业改革有待深化。社会民生方面,居民和职工收入偏低,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民生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方面,生态环境欠账较多,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下降,环境约束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现有政策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对其他地区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困难程度较大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关注不够;东北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状况仍然突出。为此,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把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向深入。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