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天
时间
| 住院第1天
| 住院第2天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开化验单
□ 结合化验检查初步确定诊断
□ 对症支持治疗
□ 病情告知,必要时向患者家属告病重或病危通知,并签署病重或病危通知书
□ 患者家属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 □ 上级医师查房
□ 继续完成入院检查
□ 继续对症支持治疗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其注意事项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血液病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饮食
□ 视病情通知病重或病危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及分类、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输血前检查、FⅧ:C及vWF测定、因子IX活性,如有条件做FⅧ因子抗体测定
□ 胸片、心电图、血肿或脏器B超、关节平片、头颅CT、MRI等
□ 输注浓缩FⅧ因子或替代物(参见表1)
□ 冷沉淀
□ 新鲜血浆
□ 凝血酶原复合物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抗纤溶药物
□ 局部止血治疗
□ 去氨基-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 其他医嘱
| 长期医嘱: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凝血分析
□ 输注浓缩FⅧ因子或替代物(参见表1)
□ 冷沉淀
□ 新鲜血浆
□ 凝血酶原复合物
□ 去氨基-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抗纤溶药物
□ 局部止血治疗
□ 其他医嘱
|
主要护理
工作
|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
□ 宣教
|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病情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
医师
签名
| | |
时间
| 住院第3-9天
| 住院第10天
(出院日)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上级医师查房
□ 复查凝血功能、FⅧ因子
□ 观察出血变化
□ 根据体检、辅助检查结果和既往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和确定诊断
□ 根据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判断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 开始治疗
□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 注意观察血制品的副作用,并对症处理
□ 完成病程记录
| □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评估,确定有无并发症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诊断明确即刻开始治疗):
□ 输注FⅧ(参见表1)
□ 冷沉淀
□ 新鲜血浆
□ 凝血酶原复合物
□ 去氨基-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抗纤溶药物
□ 局部止血治疗及护理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
□ 复查血生化、凝血功能、FⅧ:C水平
□ 对症支持
□ 其他医嘱
|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定期门诊随访
□ 监测凝血功能
|
主要护理
工作
|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
医师
签名
| |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CD-10:D59.101/D59.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1.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1)符合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
(2)直接Coombs试验阳性。
(3)如广谱Coombs试验阴性,但临床表现符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又能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可考虑为Coombs试验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需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其他疾病(如CLL,Lymphoma)引起的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
2.冷凝集素综合征
(1)符合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寒冷环境下出现耳廓、鼻尖及手指发绀,加温后消失,可有贫血或黄疸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胆红素升高,反复发作者有含铁血黄素尿等。
(2)冷凝集素阳性。
(3)直接Coombs试验几乎均为补体C3型。
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1)符合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如受凉后血红蛋白尿发作,发作时出现贫血且进展迅速,实验室检查发现胆红素升高,反复发作者有含铁血黄素尿等。
(2)冷热溶血试验阳性。
(3)直接Coombs试验为补体C3型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