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及编制说明的通知

  (一)行政单位资产负债清查表(财清行综01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1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二)行政单位人员机构情况表(财清行综02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2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三)行政单位资产盘盈、财产损失表(财清行综03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3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四)行政单位资产出租出借情况表(财清行综04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4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五)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汇总表(财清行综05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8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六)行政单位房屋及构筑物明细表(财清行综05-1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8-1B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七)行政单位大型设备明细表(财清行综05-2表)
  1、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8-2、08-3、08-5、08-6、08-7、08-8、08-9、08-10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提取范围为清查单价(原值/数量)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大额资产。
  2、表内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等是按大型设备原值设定的金额区间,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在内,依此类推。
  (八)行政单位交通运输设备明细表(财清行综05-3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8-4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九)行政单位占有使用土地明细表(财清行综06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8-1A表、财清行基09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十)行政单位已使用未转固定资产房屋及构筑物明细表(财清行综07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10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十一)行政单位附属后勤服务单位基本情况表(财清行综08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11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十二)行政单位未脱钩经济实体基本情况表(财清行综09表)
  本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单位进行手工填列;本表的相关内容由计算机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12表)中的相关指标中提取。
  二、行政单位资产清查基础表编制说明
  (一)行政单位资产负债清查表(财清行基01表)
  本表按全口径反映行政单位资产清查账面数、清查数及清查增减情况。表中有价证券、固定资产、暂付款、暂存款科目的相关数据,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5、06、07、08表)中提取,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其他科目由手工录入。
  1、资产清查待处理:指单位通过账务清理和财产清查,清查出的各类资产清查数与账面数差额,以及负债清查数与账面数差额的合计数。反映本次资产清查清查出的待处理的资产净损溢数额。
  2、外币存款:反映单位外币存款,按核算规定折合人民币数填报。
  3、财政应返还额度:填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单位本年尚未支用而结存在国库的累计预算指标数。
  4、预拨(预收)下年经费:反映行政单位预拨、预收下年度各项经费数。
  5、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反映单位应发未发的工资或离退休费。
  6、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反映单位应发未发的由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津贴补贴。2006年1-6月数据还在原科目填列,不在此反映。
  7、按照财政部财库[2004]190号文件规定,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及其分配的账务处理按照财政财务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审核公式:
  表内:1行=(2+3+5+7+8+9+10+11+12)行;1栏9行=5栏25行;15行=(1+14)行;16行=(17+18+19+20+21+22)行;24行=(25+26)行;30行=(16+24+28)行;1栏15行=5栏30行;4栏15行=8栏30行;3行≥4行;5行≥6行;8栏=(5+6-7)栏。
  表间:4栏12行=财清行基03表1栏24行+2栏50行-1栏1行。
  (二)行政单位人员机构情况表(财清行基02表)
  本表反映行政单位人员和机构情况。本表数据全部由手工录入产生。
  1、单位定编人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按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社团编制、另列编制、老干部服务人员分别填列。
  2、单位在职人数:反映年末单位实际人数。按行政人员和事业人员分别填列。
  3、行政人员:指单位内行政编制人员。
  4、事业人员:指单位内事业编制人员。
  5、长休人员:指单位长期病休连续满六个月(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劳保待遇)人员。
  6、内退人员:指不符合国家退休政策,但按本单位有关规定已经退休人员。
  7、提前离岗人员:指由于特殊原因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员。
  8、带薪学习人员:单位公派脱产学习,原有待遇不变人员。
  9、等待分配人员:指暂未上岗等待分配岗位人员。
  10、长期停薪人员: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长期停发工资人员。
  11、离休人员:符合国家离休政策,已经离休的全部人员。
  12、退休人员:符合国家退休政策,已经退休的全部人员。
  13、工人:指劳动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工人。
  14、长期聘用人员:指编制外的长期聘用人员。
  15、年末财政供养人数:指用财政预算拨款开支的人员数。口径同单位决算一致。
  16、独立编制机构数:指纳入资产清查范围的经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单位数,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党派团体、公检法司部门等行政单位、国有事业单位等。本指标不受财务核算单位的限制。
  17、独立核算机构数:指纳入资产清查范围的经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且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数。
  18、行政单位附属后勤服务单位数:指为保证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设立的,机关服务中心等物业管理、汽车运营和维修、接待服务、餐饮、印刷、幼教、医疗等后勤服务单位。按独立核算的单位数,区分单位性质分别填列。
  19、行政单位附属未脱钩经济实体数:指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公司、企业集团等经济实体。按照实际数填列。
  审核公式:
  表内:2行=(3+5+8+9+10)行;11行=(12+25)行;12行=(13+19+20+……+24)行;25行=(26+32+33+……+37)行;38行=(39+40)行;41行=(42+43)行;50行=(51+53+54+55)行;57行=(58+60+61+62)行;65行=(66+67+68+69+70)行;3行≥4行;5行≥(6+7)行;13行≥(14+15+16+17+18)行;26行≥(27+28+29+30+31)行;51行≥58行;53行≥60行;54行≥61行;55行≥62行;51行≥52行;58行≥59行;3行≥12行;1栏≥2栏;3栏≥4栏。
  (三)行政单位资产盘盈、财产损失表(财清行基03表)
  本表主要反映单位清查出的各类资产盘盈和按原因归类的财产损失情况。表中有价证券、固定资产、暂付款科目的相关数据,从资产清查基础表(财清行基05、06、08-1A、08-1B、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8-10表)中提取,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其他科目由手工录入。
  1、其他(负债类):反映行政单位负债部类等其他各项盘盈、损失的合计数(清查增加数-清查减少数)。
  审核公式:
  表内:1行=(2+5+6+23)行;6行=(7+9+10+11+13+14+15+16+17+21)行;24行=(25+40+41+48)行;25行=(26+32+39)行;26行=(27+28+……+31)行;32行=(33+34+……+38)行;41行=(42+43+……+47)行;2行≥(3+4)行;7行≥8行;11行≥12行;17行≥(18+19+20)行;21行≥22行。
  表间:3行1栏=财清行基06表6栏合计;5行1栏=财清行基05表8栏合计;6行1栏=财清行基08表4栏合计;26行2栏=财清行基06表7栏合计;40行2栏=财清行基05表9栏合计;41行2栏=财清行基08表6栏合计。
  (四)行政单位资产出租出借情况表(财清行基04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