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关于统筹规划加快建设银行
储蓄业务电算化建设的通知
(1994年1月1日)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
近年来,在各级行的共同努力下,我行储蓄业务电子化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93年底全行已有19,512个储蓄所柜的事后监督采用了微机操作,微机监督率达到90%以上,储蓄所柜前台上微机5,590个,上机率由1992年的11.6%上升到23.2%。另有806个储蓄所柜实行通存通取。储蓄业务电子化的推进,强化了我行的储蓄服务手段,提高了我行在市场上的揽储和竞争能力,促使储蓄存款快速增长。
但是,与其他银行相比,我行的储蓄服务手段亦然相对落后:一是储蓄所柜微机应用数量较少,储蓄前台上机率不及工商银行的1/2,仅为中国银行的70%;二是储蓄所柜通存通取率低,目前实行通存通取的储蓄所只有3.6%,大大低于工商银行24.5%和中国银行15.3%的水平,严重抑制着我行工资转储、股票储蓄、债券转储等具有开发储源性质业务的扩大和发展。
为了强化我行的储蓄服务手段,缩小与其他银行的差距,增强储蓄业务发展后劲,争取使我行在社会资金总量中占有更多的份额。按照年初全国建设银行分行长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储蓄网点电子化建设,扩大前台上机率和通存通取范围,在有条件的城市行积极推行柜员制试点”的精神,今明两年总行把电子化作为储蓄业务发展的重点,努力扩大储蓄所前台上机和通存通取范围。1994年全行储蓄所前台应用计算机计划新增5,000个,上机率达到40%,其中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要达到50%以上,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要达到70%以上;1995年再新增5,000个,使前台上机率达到60%以上,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沿海发达城市达到80%—90%。全行储蓄所柜通存通取率两年内要发展到30%。与此同时,各行要积极稳妥地扩大储蓄柜员制试点,尽快摸索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争取到1995年有30%的储蓄所柜实行单人临柜操作。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行要深化对储蓄业务电子化的认识,要看到银行向商业化转变后,国内同业竞争加剧,国外银行陆续进入我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如不加快储蓄电子化的发展就要落后,就要陷入被动,因此,各行要用战略眼光,大力发展储蓄电子化,积极稳妥地进行柜员制试点。要克服“储蓄所柜上微机成本高”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储蓄业务电子化稳步、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