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关于印发《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四是符合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桑、柞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栽桑种柞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固沙防风,涵养水源,在桑柞茧丝及相关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中,取得经济、社会效益,起到生态环保、循环发展的作用。

  三、“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茧丝绸行业贸工农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积极拓展消费领域,加强丝绸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加快转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二)主要目标
  科学确定优势发展区域,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建设一批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建立以基因工程引领新一代蚕品种开发研究的体系,完成桑蚕退化品种的更新换代,发展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茧丝绸大型龙头企业,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整合优势资源,建立茧丝绸技术创新平台,使行业整体技术装备与产品质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建立较为合理的茧丝价格形成机制,避免“大起大落”。
  “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实现平稳增长,到2010年,蚕茧产量达85~90万吨,蚕农年收入达到200亿元;丝产量达17~19万吨,烘茧和丝绸印染等领域的总体耗水耗能比2005年降低10%~20%,丝绸工业年产值2500亿元;真丝绸年出口创汇50~55亿美元,初步实现“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按照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发展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和区域结构,推进茧丝绸业的区域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实现原料生产基地、丝绸加工带与贸易中心的合理配置,形成农工贸各环节、东中西各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现有蚕区要结合村庄治理,调整好桑园布局,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中西部新发展蚕区,要依据市场需求,坚持适度、平稳、持续增长的原则,不与粮棉争地,部分地区可结合退耕退牧还林,发展生态桑园。在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鼓励在中西部地区发展设备先进的缫丝、绢纺等加工工业。发挥东部在丝绸技术、信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茧丝绸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以及集丝绸商旅、人文于一体的国际化丝绸大都市。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