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
要拓宽视野,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大桑(柞)蚕茧丝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力度,进一步挖掘与丝绸相关产品的内在价值,建立相应的加工技术,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推广资源开发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有关政策,扶持桑(柞)蚕茧丝资源利用的研发机构与龙头企业,形成规模,产生效益,使整个茧丝绸行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六)拓展国内外茧丝绸市场,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贯彻“内外结合、立足国内、力争多出口、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丝绸消费市场。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区域市场,加快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优化出口结构,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丝绸终端产品出口份额,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支持有条件的丝绸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走出去”,到境外投资设厂,积极拓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重视国内丝绸消费市场的拓展,根据不同消费层次与消费需求,开发生产不同档次的丝绸产品,丰富花色品种,努力营造以消费增长带动行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完善现代茧丝绸交易市场体系,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职能,各类茧丝绸交易市场应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更好地运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流通手段,开展金融、质检、信息引导、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防止市场盲目炒作行为,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更好地引导生产发展。国家将综合市场和各方面贸易信息,建立并适时推出“中国茧丝价格指数”。
(七)完善宏观管理体系,提高行业运行质量
加强对茧丝绸行业的监测、分析、预警、调控,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市场准入、厂丝储备、信息发布等措施引导行业平稳发展。探索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间新型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引导、自律和信息传导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监督管理、协会和商会加强行业自律、企业积极参与的运行体系。试点探索茧、丝质量的公证检验制度,促进市场的规范流通。进一步完善茧丝绸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人才、标准、专利发展战略,根据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组织力量适时制、修订相关标准。尽快建立生丝电子检测国家标准,争取试行修订后成为国际生丝标准,扩大我国茧丝绸重要标准对国际的影响力。
(八)弘扬中华丝绸文化,树立丝绸强国地位
加大丝绸文化宣传力度,突出宣传丝绸产品所特有的天然、绿色、环保特性,引导消费,拓展市场。加强丝绸的国际性宣传,借助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举行的有利时机,大力弘扬丝绸文化。积极扶植名牌及其企业发展,重振一批老品牌,发展一批新品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强化“高档丝绸标志”推广使用,完善标志的准入、保障机制和相关技术标准,以高档丝绸标志来推动最终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走出“文化+品牌”的发展模式。加快产品设计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丝绸产品设计人才,要设法吸引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加盟,运用新的设计思维和理念,推动丝绸设计迈上一个新台阶。积极为各国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主动争取承担更多的国际性事务,促进产销多方对话,争取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维护世界茧丝绸业技术、贸易、合作秩序,提升我国在世界丝绸领域的话语权,构筑国际丝绸新框架,努力开拓二十一世纪新的“丝绸之路”。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