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积极发展计算机产业。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开发设计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构建产业配套体系。积极研制超级计算机,实现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性能个人计算机和高端服务器。推进计算机总线控制器、网络适配器、外部设备和移动计算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大容量磁、光、半导体存储设备和高速率、网络化、高分辨率、多功能输入输出设备。“十一五”末,计算机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9万亿元,由全球计算机生产基地向研发制造基地迈进。
  大力发展电子专用设备产业。立足国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电子设备制造向高端、成套方向发展。重点提高8英寸和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增强TFT-LCD、PDP等新型元器件和表面贴装关键生产设备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大数字电视、新一代通信产品等的专用测试仪器及电子产品高精度模具的开发力度。“十一五”末,部分关键设备研制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支撑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 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着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保护和开发特有生物资源,保障生物安全。
  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治以及生物防御的需要,充分发挥生物技术优势,重点发展基因药物、合成药物、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现代中药等。集中开发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疫苗、生物试剂和基因工程药物,加快实现产业化。积极发展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小分子药物,促进手性合成、激素合成、抗生素半合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生物医学材料、生物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规模化发展。鼓励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中药新药产业化。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创新药大品种和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一批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积极开发和推广生物农业技术,推动生物农业产品产业化,促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发展。广泛应用生物技术,重点发展超级杂交稻、优质高产小麦、杂交玉米和大豆、转基因棉花以及畜、禽、水产等育种业,积极培育抗逆、抗虫、优质基因工程林木新品种,推进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动物新型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升生物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生物育种基地。“十一五”末,初步形成生物农业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体系。
  积极发展生物能源。充分利用非粮作物、植物和农林废弃物,大力开发低成本、规模化、集约化生物能源技术,积极培育生物能源产业。选育发展一批速生、高产、高含油、高淀粉含量的能源植物新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重点建设以甜高粱、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示范工程,加快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以麻疯树、黄连木等农林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开展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气化、固化供热与发电、大型沼气示范。建设年产10万吨级非粮原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年处理10万吨级以上生物质的发电示范工程。初步形成我国生物能源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
  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以低成本、规模化为目标,以发酵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应用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制造技术。积极推进具有经济价值、可部分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的生物基材料产业化,鼓励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木基复合材料等生物新材料的发展。提高赖氨酸、谷氨酸等生物基化学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微生物和酶制剂在传统工业的应用。建设年产10万吨级聚乳酸、20万吨级完全降解材料生产示范工程,积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基产品的工业化应用。
  (三) 航空航天产业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按照远近结合、军民结合、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要求,推进飞机、卫星和关键零部件的规模化发展,加速建立航空航天产业的市场开发、科研生产和服务体系。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坚持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民机产业。加速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推进国产支线飞机系列化和产业化,统筹发展通用飞机、直升机、教练机、无人机、浮空器,实现国产不同座级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的批量生产,积极扩大出口。加快建设空客A320系列飞机组装生产线。启动大型飞机研制,在大型飞机设计、制造、试验、适航认证等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新进展。
  提升航空产业配套能力。以增强民用航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基础配套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积极推进航电系统、机载设备、配套零部件产业化和规模化,扩大国际航空工业转包生产和风险合作,鼓励飞机维修改装业务发展,提高空中管制设备的产业化能力,积极开展新一代航空运输服务装备和系统的研发制造。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专业化生产基地,初步建立我国航空产业配套体系。
  提高卫星研发制造水平。以应用为主导,大力提升高可靠、长寿命、高性能、大容量卫星研发能力。加快新一代广播和通信卫星研制。突破兼容系统导航卫星关键技术,发展导航定位应用卫星系统。实现气象、海洋、资源、减灾与环境等遥感卫星和低成本、多功能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的系列化生产。加快卫星载荷的研制,提高关键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大力促进整星出口。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着力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坚持天地统筹,充分利用空间卫星资源,整合完善地面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构建和完善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定位和遥感三大卫星应用体系,积极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采用遥感卫星技术,加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农作物和森林覆盖、生物质资源等的监测和评估,深化在城市规划、灾害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提高卫星数据加工处理及服务能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基本形成对地观测业务系统。加速卫星定位导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整合和开发通信卫星资源,积极发展卫星直播业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