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1.我省已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大省。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342家,主要铝冶炼企业10家,铜冶炼企业5家,实现销售收入1820亿元,利税14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9.4%和9.8%。全省电解铝产量14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电解铜39万吨,居全国第三位;氧化铝656万吨,居全国第二位;铝材168万吨,居全国第三位;铜材30万吨,居全国第九位。
2.工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目前,重点企业的氧化铝生产采用拜耳法短流程工艺,电解铝生产采用160千伏安以上大型预焙电解槽,铝板带加工企业采用热连轧、高速冷轧和连铸连轧等生产工艺。阳谷祥光铜业的粗铜冶炼采用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技术,是世界上第二个采用双闪速炉工艺的铜冶炼厂,工艺技术先进,填补了国内铜工业的空白。主要铜加工企业采用连铸连轧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2008年与2006年相比,氧化铝综合能耗降低12千克标准煤/吨,铝锭综合能耗降低180千克标准煤/吨,铜冶炼综合能耗降低11千克标准煤/吨。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省有色金属行业建立起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开发中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形成高精度铝及铝合金板带箔、高性能结构型材、无缝管材等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近100项,其中,中铝山东分公司研制开发的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系列产品获国家级金奖称号;山东丛林集团公司的100MN油压双驱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研发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铝型材产品,实现高速列车车体材料国产化;高精度内螺纹铜管、铝合金建筑型材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4.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省有色金属工业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原料对外依存度高,深加工产品比重低,特别是高精尖铝、铜产品比较少,加工能力和水平比较低等问题。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发展趋同化趋势明显。烟尘、赤泥等环境污染治理任务比较重。
(二)面临形势。2008年9月份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生产经营形势急剧恶化,面临全面亏损的严峻局面。一是市场价格暴跌。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快速下跌。从7月初到12月底,国内市场铜价从64370元/吨下降到28000元/吨,降幅为56%;铝价从19415元/吨下降到13250元/吨,降幅为32%。有色金属价格跌速之快、跌幅之大前所未有。有色金属生产增幅呈大幅度下降态势,2008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6.7%,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二是有色金属企业普遍减产。目前全国停产电解铝产能、氧化铝产能均占总产能的40%,铜、铝加工企业约40%产能停产。三是企业库存和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2008年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上升22%,应收账款同比上升21%。全国电解铝正常库存约20-30万吨,而目前高达120万吨左右。库存上升和应收账款增加,降低了资金流动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困难。四是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企业出现全面亏损。2008年底,电解铝成本1.5-1.7万元/吨,远高于目前的市场价,导致电解铝企业全部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