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公益林林地。确需占用公益林林地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在公益林内从事森林旅游、休闲等经营活动,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不得损坏、破坏森林资源。
第二十四条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益林建设、保护、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和查处。
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形成书面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保存。
第二十五条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益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公益林档案管理,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公益林管理情况。
第二十六条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益林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辖区内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定期向社会公告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
第五章 补偿基金
第二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公益林按照规定标准给予补助。
有国家或者省级公益林的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公益林进行补偿,补偿标准不得低于省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八条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主要用于:
(一)公益林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的损失性补偿;
(二)管护人员的劳务报酬、培训、劳动保障等管护费用;
(三)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公共管护费用;
(四)公益林范围划定、宣传、培训、管理系统建设、检查、验收等管理费用。
第二十九条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应当设置专账,并按照下列规定拨付:
(一)第二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损失性补偿资金,应当及时足额拨入公益林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的存款账户;
(二)第二十八条第(二)项规定的管护费用,应当直接拨入各管护单位的专用账户;
(三)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公共管护费用,应当直接拨入项目实施单位的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