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完善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完善现有航空、陆路货运口岸的基础设施和功能,扩大辐射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榆林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口岸,积极争取在省内重点城市新设口岸,促进外贸进出口的发展。加强大通关协作,创新监管模式,努力推进口岸通关提速增效。
27.营造快捷畅通的交通环境。全面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提升我省交通承载力。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4小时陕西”;尽快完成与周边省市高速公路的对接,实现“8小时周边”;构建我省至长三角、环渤海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实现“10小时出海”。在加快建设“十大铁路工程”的同时,再新建一批铁路项目,进一步强化铁路枢纽功能。抓紧建设“四大物流园区、十大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建设好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国际港务区,构筑内陆最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加快“一主四辅”五个机场迁建、改扩建工程,尽快开通西安直达北美的国际航线,开通欧洲货运物流航空通道,形成区域性国际航空客货运中心。
七、加强领导,全面提高执行力
28.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开放决定发展,开放决定未来”的理念,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把握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制定新规划,采取新措施,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省对外开放领导小组要把握国内外资本动向,定期研究开放中的重大事项,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市区、各部门的开放工作,协调解决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9.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各部门要围绕全省开放大局,密切配合,互相支持,通力解决开放中跨领域的重要问题。综合经济部门要前瞻性地做好开放规划,适时制定支持开放的政策措施,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旅游、文物、文化、外事、贸易促进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扩大我省在国际上的影响。各驻外办事处要强化招商引资职能,加强业务联络和信息沟通,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
30.推进县区对外开放。各县区要完善开放机构,建立招商项目库,拓展招商网络,积极培育特色出口产品,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外向度。经济欠发达县区要努力实现外贸出口“零”的突破。15个扩权县要率先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积极开展与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项目对接活动,扩大外贸出口,成为县区开放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