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以河南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主要平台,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高速宽带网络,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形成多层次的资源开发、整合和共享机制,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断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
10.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数据库,建设覆盖各级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推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使其具备疫情预警预报、医疗救治、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功能。
11.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完善省、市、县三级环境自动监控平台,建设环境应急监测与指挥系统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城市污水处理、重点污染源等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全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水平。
12.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城市规划、建设、房产、城管、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资源,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规划、市政设施等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整合公安、工商、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部门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对实现“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战略目标的重要意义,把电子政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完善电子政务推进机制,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本地、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各省辖市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规划管理。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级信息化规划和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信息化发展规划,报上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由本级政府批准后实施。省直各单位要确定1位领导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划分工作责任,加快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真正把电子政务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责任。明确省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信息化管理机构的职责。依托电子政务内、外网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制定政策、调配资源和督查落实施电子政务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合和共享工作,为跨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负责全省信息安全产品、系统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等工作,涉密信息系统的测评和风险评估由保密部门负责。密钥管理中心负责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所有密码的生成、配发、使用、销毁等工作。各省辖市、县(市、区)要按照构建三级中枢的要求,完善各自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支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