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远期目标
到“十二五”末,大型企业全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技术向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全国先进水平;中型企业100%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实现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建成较为完善的以信息产业和电子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五、主要任务
(一)根据我省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我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装备制造、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水泥建材、特色轻工和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经营管理和销售等流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制造装备数控化、咨询服务网络化、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融合,加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1、在产品开发设计和工艺流程控制领域,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程/辅助工艺设计(CAD/CAM/CAE/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柔性制造系统(FMS)、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水平。
2、在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行业,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进装备制造、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水泥建材、特色轻工和纺织业等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推广运行状态监控、质量控制预报、生产计划控制和成本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建立管控一体化的生产监控和自动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在企业节能降耗中,以信息化推进节能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节能技术水平。着力推广和发展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推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逐步实现实时对企业生产流程和污染排放的网络监测监控,减少资源浪费,控制污染排放。以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广铁合金(碳化硅)炉外精炼新工艺、原料精料入炉技术、矿热炉低压补偿技术,鼓励支持现有铁合金(碳化硅)生产企业进行余热回收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水泥生产企业积极推广应用水泥低温窑气余热回收技术。
4、对全省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企业,重点推动集成应用,建立信息共享的财务管理、集中控制、结算中心、分销管理和决策管理等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对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小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增强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对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的小型企业,重点推广财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应用,引导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