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铜政发〔2009〕2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铜川市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2009-201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OO九年五月十八日
铜川市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2009-2012年)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市县域工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陕西省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纲要。
一、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
(一)加快县域工业化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县域工业化是全市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县域工业化,才能快速提升县域经济总量,增加财税收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城镇化进程;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为加快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开辟更大空间。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化。推进县域工业化的核心是培育企业,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质量。
(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体力量。2008年,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2132个(非公有制企业1743个),个体经营户2.53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4万多人,分别完成增加值59.2亿元和47.0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和36.6%;上缴税金7.3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1.9%。部分区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县域工业发展潜力大、任务重。近年来,我市县域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8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完成68.43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53.2%,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聚集度低,低于全省56.4%的平均水平;全市县均拥有企业533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区县均生产总值32.2亿元,不到全国平均值的55%。发展的任务重,但蕴藏着较大潜力。
(四)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虽然县域工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蕴含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作出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为推进县域工业化指明了方向;国家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际国内产业加速转移,为承接东部地区先进技术和资本创造了条件;我市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可获得国家财力的持续支持,并享受一系列优惠的产业政策,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只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就一定能够实现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的目标。
二、推进县域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