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一体化、产业延伸链条化和企业发展关联化为重点,全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我市化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一是突出抓好全市五大重点化工园区的“五个一体化”建设。以政府主导的管理服务一体化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园区发展的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物流运输一体化,力争把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建成国内一流的氟硅材料专业园区,把齐鲁化学工业区建成省内唯一、国内与上海化学工业园区看齐的化工园区。二是突出抓好重点产业的链条化延伸。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进程,突出金诚石化和汇丰石化的龙头地位,鼓励全市炼油化工类项目和资金向两大企业的产业链条集中。优化氯碱产业发展,加快技术创新,面向终端和高端市场,提高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等重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耗氯的农药、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发展。依托齐鲁石化,加快碳二到碳九系列精细石油化工产品的发展。三是突出抓好全市三十家重点化工企业的关联化发展,对事关全行业振兴的企业和产品,鼓励进行生产要素整合,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同盟,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各区县、高新区要高度重视化工产业的优化布局,制定专门配套政策,支持重点化工园区(或集中区)规范建设,新建化工企业(项目)必须进园区,鼓励现有园外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发展。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推进行业关键项目、龙头项目建设。配合齐鲁公司加快推进乙烯三轮改造的进度,配合中国化工集团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项目规划和建设进度,配合华鲁集团做大做强新华集团,打造世界级医药生产和研发基地。二是全力抓好事关长远和全局的创新项目和工程,东岳集团离子膜项目、富丰公司异戊橡胶项目、金诚石化改性特种聚丙烯项目、东大集团环氧丙烷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极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打破国际大公司的全面垄断。三是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做好领导挂包、日常调度、银企合作等工作,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四是认真落实《淄博市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导向目录》(试行)(淄政办发[2008]41号文件公布),对鼓励类项目予以政策支持。
(三)推进全市化工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一是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跨国公司联合研究开发、联合建设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实现科技资源共享,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全力办好每年一届的中国(淄博)精细化工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努力实现参会院校更多、参会专家层次更高、参展项目更贴近我市实际、参会企业积极性更高、会议成果更丰富的目标。三是全力办好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院士、博士淄博行活动,与两所知名化工院校建立全面合作战略关系,促进校企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加快在我市建设两校的研发中心和实习试验基地。四是依托齐鲁研究院和地方科研单位,联合山东理工大学,建设我市高层次的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全市化工企业发展乃至市政府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研发,通过替代进口扩大市场,重点实施离子膜、工程塑料、异戊橡胶、改性聚丙烯等科技专项攻关,尽快实现工业化,替代进口。以产品升级扩大市场,加快地方炼油企业成品油质量升级,汽油和柴油分别达到国Ⅲ和国Ⅳ标准。在化肥行业大力推广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和缓控施肥。细化市场分类扩大市场,研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高速公路用重交沥青和改性沥青,扩大生产电线电缆用橡胶材料和阻燃材料、建筑涂料和化学建材等,大力开发特种油品市场。借力国家燃油税改革的东风,积极促进建立地方炼油成品油储运和销售体系,保障地方炼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加大对中东、东南亚、欧洲及北非市场的开拓力度,优化市场结构,拓展国际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