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国家信息通信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成为汇聚华南、服务全国、沟通世界的国际信息通信中心。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0%,光纤到户覆盖率50%以上,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80%左右,率先建成无线城市,实现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
--信息化发展环境目标。形成较完善的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和服务体系,建成与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
4.加快建设“信息广州”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融合。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渗透应用,加快发展高端、高增长的信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水平国际化,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信息化与建设宜居城市相融合。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城市现代化,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推行网络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以网络空间换取物理空间,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统筹城乡发展能力,优化宜居城市环境。
--信息化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相融合。坚持以人为本,破除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府为导向,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网络化,增强市民对重大公共决策的互动参与,提高行政效能和便民服务水平。
--信息化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相融合。以信息化支撑创新网络建设,网聚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构建高效的知识创造、共享和传播体系,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信息化与惠民富民相融合。以落实“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为着力点,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提供便民服务,鼓励网上创业就业,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间的“数字鸿沟”,以信息改善民生,促进惠民富民。
--信息化与提高文化软实力相融合。完善网络文化信息传播体系,利用互联网弘扬岭南文化。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营造活泼有序、平等参与的网络文化氛围,建设网上思想舆论阵地,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信息化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相融合。以增强国际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力为目标,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加快以珠三角、港澳台合作为重点的区域信息一体化进程,促进现代物流、信息、金融、商贸和会展等高端要素集聚,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二、着力推进电子政府工程,推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现代化
5.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和资源整合。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构建统一协同、资源共享、无缝对接的跨部门政府业务体系、服务体系、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绩效测评体系,统筹建设党政机关公文交换、网上办公和业务管理应用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建设、应用与运维机制,实现各部门协同办公和高效运作。加强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建设跨部门统一互通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内外网平台和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平台,建设统一的业务数据库,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深化服务窗口单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提高综合监管和服务能力。完善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提升国民经济监测和预测预警水平。健全完善电子监察综合平台,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服务体系。以企业和市民为中心,构建电子政府服务体系,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以政府门户网站为枢纽,实现全天候一站式政府网上服务。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全面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发布系统,设立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个性化的在线服务。加强网上政民互动,推行网上咨询、网上调查、网上交流、网上评议。加强条块结合,整合政府网站群、政务服务中心、政府服务热线、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档案服务中心、市民电子邮箱、社会保障卡、公共服务终端等便民服务渠道,实现一站办理、一网连通、一号服务、一卡通行,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积极推行网上询价、网上招标等政府采购模式,促进政府采购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