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管理,整合各种专题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实现共建共享共用。建立“数字城市”空间信息框架,提高城市资源规划、配置、综合利用和管理水平。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网络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国土房屋、市政园林、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征地拆迁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决策支持体系,促进城市设施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8.推进高效协同的社会管理信息化。扎实推进“平安广州”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全市一体化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视频资源整合共享、综合应用和智能化应用。深入推进政法领域信息化统筹建设与协同应用,加大治安管理、案件侦破、消防和出入境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系统,形成快速精确、协同高效的调度指挥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推行全过程电子监控,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信息平台,增强协同监管能力。
三、着力推进信息惠民富民工程,促进和谐广州建设
9.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整合社会保障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实现全流程协同管理、基层综合办理和网上一站式服务。推进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信息系统的衔接,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全面推广“平安通”呼救援助服务。加强各类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人口信息与社会保障等管理系统的互通共享,实现人口计生领域的科学管理和全面服务。
10.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构建覆盖全市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一本通”,加快社区与农村医疗、保健和卫生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促进医疗、医药与医保联动,实现医疗资源及信息的共享共用。加快实施“数字化医院”工程,推广各类在线便民服务,发展远程医疗。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11.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育e时代”工程,构建“数字教育城”。继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发展一批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普及与提升等工程,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数字化学习创新、现代远程教育和数字教育进社区,建设内容丰富的电子化学习平台。深入推进教育管理、招生考试和教育公共服务信息化,构建高效的教育管理、决策和服务体系。
12.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家庭应用。推进“数字社区”工程,完善和推广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政福利等一站式数字化便民服务。建设一批市民上网培训服务中心和上网服务站。积极推进“信息富民”工程,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创新创业公共支撑平台和服务中心,鼓励和引导市民网上创业就业。实施“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发展数字化、高清互动的家庭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推广应用集家居控制、治安监控、视听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家庭综合智能系统,普及数字化生活方式。
13.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实施“信息富农”计划,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信息化,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实现镇镇有网站、村村通宽带、户户会上网。建设镇村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综合办事服务。建设农业生产管理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整合涉农信息服务,建设农村市场信息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继续实施“政企共填数字鸿沟”行动,支持建立一批信息化试点示范村、上网服务站和信息化服务队伍,为农民提供公益性信息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