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图施工”。杜绝随意改动图纸的行为。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关键部位、节点一定要按图施工,这方面现场监理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监督机构同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抽检。
2、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目前在工程中以次代好,使用假冒伪劣材料的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工程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如很多墙体开裂是由于砌体、砂浆强度不达标引起;很多漏水的部位也是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防水材料,所以防治质量通病要抓好原材料的进场,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用在工程上。
3、合理使用施工工艺。实践证明,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大幅减少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观感,保证工程质量。目前我市一线施工人员大多未经专业培训,施工方法不规范,这一现象直接造成质量通病在住宅工程中大量出现。对此,应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在施工现场推广应用,加强一线施工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三)把好竣工验收关
在新的验收办法出台后,竣工验收的主体由以前的质监机构改由建设单位组织工程各方进行竣工验收。目前各方普遍重视工程结构质量,但对细部验收不够重视。工程竣工验收作为工程竣工前最后一次对工程质量的把关,有必要在竣工验收时对易产生质量通病部位,如墙体、屋面、卫生间、厨房、管道、栏杆等,加强检查,从严把关,在住宅工程投入使用前,尽量消除质量通病。目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住宅工程分户验收规定,使分户验收程序在质量通病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初装修房验收缺乏实物参照、标准,今年将要求在楼盘预售前设立验收样板房,让用户亲自参与验收,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
三、各方联动,深化五项工作
(一)加强建章立制
由质安科、技术科、质监站、节能办共同起草《东莞市房屋质量通病防治整治手册》,明确各方责任主体在质量通病防治中的责任,统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完善监督和验收细则,加强质量通病防治的监督。完善推广一批成熟的施工工艺,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企业研究制定施工工艺。建立验收样板房制度,加强对初装修房的验收监督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管理
市建设局成立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整治领导小组,由朱川局长任组长,方毓佳副局长、黎小成副局长、祁志强总工程师、冯敏治副调研员任副组长,崔岗平、张桂标、萧志坚、黄菊清、刘怡为成员。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冯敏治副调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统一协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开展。质监站总体负责质量通病治理情况的监督,有关科室结合本科室职能开展工作。在质量通病防治上要形成“企业自律,监理负责,监督有力”的局面。充分发挥质监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强扩大原材料抽检的力度、范围,对使用假冒伪劣材料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防止不合格原材流入工程。完善竣工验收方式,加强验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