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要适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以及药品、农资、安全生产、房地产、矿产资源开发、价格秩序、环境保护、打击走私、打击串通投标的专项整治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征信平台作用,促进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推行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对失信者的惩治联防机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认真做好9月份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营造共铸诚信的社会氛围。实行标本兼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餐桌污染、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问题,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流通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建立和完善消费举报投诉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扩大服务点的覆盖面。按照商务部和省上统一部署,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商务领域12312举报投诉服务体系,开展商务综合执法试点。
(二)实施“三放心”工程,抓好流通企业食品安全。一是实施“放心肉”工程。以屠宰厂升级达标改造为重点,认真抓好猪肉质量安全和禽类集中屠宰加工试点工作,年内全面完成县城以上牲畜屠宰场升级改造工作。在巩固泰宁县禽类集中屠宰试点的基础上,推进永安市、尤溪县、明溪县、三元区、梅列区禽类集中屠宰试点工作。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的监控,建立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体系;坚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鼓励品牌肉经营,力争市区品牌肉销售覆盖率达到40%,并逐步在县城推行。二是实施“放心酒”工程。以强化机构建设、开展专项整顿为重点,积极落实好酒类备案登记和随附单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品行为,切实保证百姓饮用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实施“放心菜”工程。充分发挥各地蔬菜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现代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消费的导向作用,规划建设蔬菜等副食品基地,引导无公害、绿色蔬菜等食品生产发展。着眼于放心菜供应链全过程,搞好全市蔬菜工程建设规划。
(三)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维护市场稳定。加强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监测信息服务功能,初步建立起我市市场监测平台。完善已纳入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的24家样本企业的监测统计报表制度,督促企业及时报送监测统计报表;搞好重要商品储备,保障市场供应,确保市区180吨,县(市)级326吨猪肉储备任务落实到位;建立起以大型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为应急商品联系企业的应急商品联系网络体系,不断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