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海洋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做大龙头企业,膨胀产业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机械、纺织、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农机装备、汽车配件、通讯设备等产业整体水平;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高的行业,推广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拓展技术研发、技术贸易、软件外包、技术培训等服务,集成资源,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强化产业基地支撑
高新开发区要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追求卓越,率先发展,推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园区;其他各市属开发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要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着力点,从发展布局着手,加大科学投入和政策扶持,强化科技孵化载体建设,加大科技招商,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推动软件产业园、生物医药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和基地建设,以建设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为突破口,通过核心企业带动,推进电声器件、半导体照明、磁电设备、农机装备、溴系化工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
五、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使之成为支撑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集中建设行业技术突出、实验设施齐全、主攻方向明确、国内一流水平的研发平台;加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力度,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孵化器,引进承接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中介服务和成果转化功能,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与产业化。
六、积极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
积极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不断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在做深做实上下功夫。认真筛选合作项目,积极寻求合作资源,采取有效合作形式,推动产学研结合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深化潍坊青岛创新一体化建设,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海洋化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组织企业与驻青高校院所深入对接,共建一批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继续抓好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全面科技合作,促进高校院所人才技术优势和企业的有机融合;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战略联盟,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加强与发达国家科技合作,积极推进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