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拓展会展题材。加强与国家级行业协会的合作,争取各大商会、行业协会的行业展览移植广州。做强做大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设计周、中国(广州)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特色品牌展览。争取引进国际知名电子信息展、海洋工程和石油化工等制造业展览会。培育物流、金融、信息、创意与设计、旅游、广告等现代服务业展览会。填补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专业展的空白。结合广州巨大的消费市场和珠三角巨大的货源生成量,做大纺织服装、美容美发、家居用品、酒店用品、家具建材、皮具和礼品等消费类展览,培育壮大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市聚集产业发展要素能力的各种题材会展。
2.积极发展会展关联产业。大力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产业、休闲产业、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的融合,延伸会展产业链条,促进会展物流、保税仓储、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酒店、餐饮、零售、交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为会展业配套的广告、策划、礼仪、会计、咨询、法律、公证、通关等服务业,逐步形成以专业会展公司、社团组织为主体,以各类专业服务组织为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3.促进会展业信息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网上会展”和会展电子商务,因地制宜、因业制宜举办特色会展,加强虚拟会展与实体会展的互动和配合,开发国内外协作网络资源,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会”。
(五)做强会展公共支撑体系。
1.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发展会展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为会展活动和办展企业服务的信息平台维护、会展评估等咨询服务平台。加快会展产业研究机构建设,为重大决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国内外组展企业、参展商提供公共资讯等配套服务。
2.加强城市会展品牌推广力度。在政府的城市推广和招商引资中加强对广州会展环境和品牌会展的整体宣传推广,提高广州会展城市国际知名度。制作“广州会展一本通”及会展信息宣传手册,方便企业在广州办展和服务企业到广州参展。完善“广州会展网”,健全全市会展信息收集、处理、发布机制。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媒介,大力宣传会展经济、会展企业、会展人才,对重点培育的展览和大型会展活动提供公益宣传,举办论坛、研讨等活动增强广州会展文化内涵,营造良好城市会展文化。
3.加强会展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会展职业教育、全方位立体式的资质培训和在职会展人员再教育培训等。鼓励会展行业与国际会展组织或机构合作,积极吸引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会展高级项目经理等会展高端人才落户广州。完善会展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健全完善相应的职称考评体系、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及考核鉴定办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