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 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工地、市政工程扬尘污染控制
| 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工地、市政工程扬尘污染控制
| 杭州市区所有建筑施工工地必须落实施工工地围护、清运余泥渣土、喷水降尘等措施。禁止在施工现场实施消化石灰、搅拌石灰土和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工地现场采用的散装水泥桶应保证进出口密闭性能良好,并采取除尘、围护等措施防止进出料时产生扬尘。
| 全阶段
| 市建委
| 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市房管局、市国土资源局
|
加强文明施工安全管理,对违反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工地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
全年检查施工工地不少于5000个。
|
28
| 加强散体物料和余泥渣土运输扬尘污染控制
| 加强散体物料和余泥渣土运输扬尘污染控制
| 杭州市区所有建筑施工工地必须提高散体物料和余泥渣土运输车辆的密闭性,并在工地出入口设置相应的车辆冲洗设施和排水、泥浆沉淀设施,防止车辆运输扬尘污染。在工地出入口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对车辆落下的粉尘、泥浆、散体物料等污染物及时进行清扫。
| 全阶段
| 市建委
| 市城管执法局
|
29
| 市区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全面实施建设工地在线监测,进一步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及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
| 对三类工地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 2010年6月底前,对市、区政府投资项目、申报标准化样板工地项目以及现场管理混乱或发生等级事故,被管理部门确定需要实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重点监控的在建项目施工现场均应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 2010年6月底前
| 市建委
| 市城管执法局、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市交通局
|
全市渣土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 2010年年底前研究制订全市渣土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方案并组织实施。
| 2010年年底前
| 市交通局
| 市建委、市城管执法局、市财政局、市质监局
|
30
| 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控制
| 加强城市、城郊结合部及农村道路扬尘污染控制
| 提高城市道路路面保洁、洒水防尘频率,一、二类道路16小时保洁率达到100%。实施高效清洁的清扫作业方式,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人工清扫时间设置在22:00-5:00。
| 全阶段
| 市城管办
| 市建委、市城管执法局
|
建立城郊结合部及农村道路路面保洁制度并负责实施。
| 2010年年底前
| 市交通局
| 各区、县(市)政府,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建委、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
|
对城市道路按照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种类型,分别制订道路积尘负荷限值标准,每月进行负荷测定。
| 2010年年底前
| 市环保局
| 市建委、市城管办
|
31
| 开展重点监测区域监测子站扬尘污染整治试点工作
| 开展重点监测区域监测子站整治试点工作
| 以重点监测区域各环境监测子站为圆心,半径1000米范围内的周边区域均开展扬尘污染治理试点工作。监测数据与整治前监测数据相比应改善10%。
| 2010年年底前试行-2011年底年前完成
| 各区、县(市)政府,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市环保局、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
|
32
| 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
| 按照城镇规划要求,切实扩大城镇绿化面积
| 注重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采取有效措施,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分布和平衡发展。
| 全阶段
| 市规划局
| 市建委、市园文局
|
杜绝违法占用绿地现象。对不具备绿化条件的,要采取铺装水泥砖、石砖、透气砖等综合措施,减少扬尘量。
| 市园文局
| 市建委、市规划局
|
加强植树造林,提高空气自然净化能力
| 优化对绿化植物的选择,多应用耐污、抗污、净污的植物,尽量减少种植会释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植物。
| 2010年年底前
|
分阶段推进市区绿化率
| 分别在2010、2011、2012年年底前,确保市区森林覆盖率在30%、32%、34%以上,全市在65%、67%、69%以上。
| 2010年年底前
|
2011年年底前
|
2012年年底前
|
33
| 控制农村秸秆焚烧
| 控制农村秸秆焚烧
| 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秸秆技术和工程。
| 全阶段
| 市农业局
| 市科技局
|
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力度,对各类综合利用主体给予资金、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的支持。
| 市财政局
| 市农业局
|
进行实时定位监控,各乡、镇、村确保辖区有专人负责巡逻。对于随意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 各区、县(市)政府,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市城管执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