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卫生人才培训、培养、选拔、引进的管理。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卫生人才远程培训工程”力度,免费培训农村基层卫生人员2万人次。推行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卫生人员中专学历教育。培养、选拔和引进国家级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5名、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60名,为无执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70名。完善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要有明显成效,积极做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大力开展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建立重庆市科教管理信息平台。
七、坚持中西并重,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公立中医院特色优势的财政补偿机制。启动市中医院二期工程建设,支持5所区县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对2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14个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6个名中医工作室的评估验收,推进2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个重庆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地区、4个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的建设工作。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达到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全覆盖。继续做好中医药参与重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和实验室建设。加大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加强在研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和完善融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
八、坚持实用共享,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制定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探索建立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完善数据标准和通讯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市民健康信息动态管理系统。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将传染病报告、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疗服务、新农合、妇幼卫生、社区卫生、采供血等方面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连点成面,促进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体建设,防止和减少“信息孤岛”。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监管,注重发挥信息化在改善监管绩效中的作用,增强卫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