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动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合理配备计量器具。
支持、引导企业加强生产工艺过程的计量控制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督促企业依据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合理配备、依法管理和正确使用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有效应用计量数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探索建立能效评价机制,加强能源计量专项检查。
积极开展能效评价方法研究,制定评价规范,组织专家开展能效评价试点工作,探索能源计量服务新思路,充分发挥能源计量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的配备、管理和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能按照规定开展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或出具虚假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要责令改正;组织对已实施能效标识管理的五批19类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引导绿色消费。
3. 开拓节能降耗服务活动新思路,帮助企业节能增效。
深入贯彻实施《
计量法》、《
节约能源法》,切实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帮助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强化能源计量技术服务,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的作用,研究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测方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技术机构建设,提高计量服务能力
1. 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加大设备投入,加快建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统筹利用社会计量资源,不断开拓服务范围,为公平贸易、节能减排、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及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计量技术保障。
2. 规范计量技术机构,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组织对计量技术机构的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其内部管理和计量检定/校准行为;加强对计量技术机构的授权管理,进一步提高计量服务水平,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组织开展量值比对活动,提高技术机构的检测能力。
3.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素质。
组织计量检定新规程的宣贯和检定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计量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举行计量检定员考核,严把发证关;开展系统内计量管理人员培训,着力提高各级计量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