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入推进“唱、读、讲、传、书”活动。把“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习书法”活动,作为学校塑魂工程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深入推进。深入挖掘体现真善美、昂扬精气神的经典素材,搭建形式多样的活动平台,建立活动长效机制,不断创新,长抓不懈,使“唱、读、讲、传、书”活动更加大众化、常态化,成为重庆教育一大特色和品牌。
五、以师德建设和能力提升为重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2.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启动以“国学精华”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读书行动。制定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开展中小学师德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师德建设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聘任、评价办法,将师德放在首位。
23.加强教师培养配备。开展区县教师编制核定工作,进一步落实县镇、农村教师编制同一标准政策。实施国家级、市级“特岗”教师计划,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加大体育、艺术等短缺学科教师的培养力度,启动小学复合型教师培养试点工作。积极培养和充实高中阶段教育教师,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师生比。改革中职教师评聘机制,实施特聘教师资助计划,充实专业课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根据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实际,增加相关高校教师编制。
24.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启动重庆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制定名校长评选管理办法。实施新一轮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短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农村优秀教师“领雁工程”培训计划,切实抓好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中职教师培训,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加强校本培训研究和指导,推动重庆市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加强对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项目资助。推进区县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对未达标区县教师教育培训基地的评估验收,加强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教师进修学院创建区域性教师培训中心。
25.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开展新一周期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现有骨干教师的再提高培训、第二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工作。完善特级教师评审办法、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利用重庆市教师研修网,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继续实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计划”,开展“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遴选工作,启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做好国家“千人计划”和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相关工作,举办首期教授暑期读书班。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努力造就一支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队伍。
26.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积极做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准备工作。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配套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任制。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前期工作,强化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建立并不断完善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