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以工作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开放
32.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全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推进会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在整体推进实验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扎实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试点,全面落实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突出示范引领,发挥先行试验区县带动作用,探索分区域统筹城乡教育改革推进模式,打造一批改革实验新亮点。加强部市战略合作,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过程指导和督查,健全改革试验支撑保障体系。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搞好统筹城乡教育改革重大软科学研究,推进城乡教育规划目标、布局结构、资源配置、政策措施、水平提升“五个一体化”,在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33. 全面实施“五个校园”建设。把“五个校园”建设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和推动“五个重庆”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和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建设五个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五个校园”建设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地方职责,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认真做好评估命名工作,发挥以评促建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有关各方合力推动、各地各校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
34.创新教育管理及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一委三院”架构的优势,完善“管、办、评”分离的管理机制,推进政事分开。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完善各类专家咨询评议机构,推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专家机构分离制度,充分发挥专家机构的智囊作用,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启动全市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管理和监测。
35.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推动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健全预算内、预算外和年初预算、决算投入教育的机制,强化政府保障教育投入的责任。进一步化解义务教育债务,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生均综合定额,继续控制高校债务风险。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校办产业的管理和指导。在高校探索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充分利用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平台,积极争取各类教育捐赠,大力发展教育慈善事业,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挥重庆市教育担保公司的作用,帮助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36.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争取尽快出台细化市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的相关文件,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出台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办法。开展公民办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活动。进一步切实加强规范管理,督促民办高校年内完成资产过户,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属,进一步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审查制度。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塑造重庆民办教育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