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加强国际合作,瞄准机遇发展IC制造和封装测试工厂。
15、加快集成电路 EDA平台、人才培训平台、IP核工具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计算机与通信产业
16、继续推动高性能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的自主研发,提升计算机工业设计水平,大力发展计算机节能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17、加强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网络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加快计算机产业转型和应用拓展。
18、支持TD-SCDMA标准的3G无线通信设备与终端研发和产业化,拓展基于3G的业务开发及应用。
19、重点支持针对行业专网的多媒体数字集群、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设备及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并推动在民航、电力、石油、城市交通、政务和应急等行业领域的应用。
(三)数字视听产业
20、推进平板电视面板、LED背光源及模组产业创新机制建设,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成立建立背光源联合研发中心。积极引进海外企业独资或合资生产高世代面板。
21、积极推动OLED显示技术发展以及激光电视、三维电视的技术发展动态,鼓励产学研联合建设OLED创新平台,支持企业横向联合和纵向整合,培育具有竞争力的OLED企业。
22、积极支持新一代卫星电视安全接收系统和关键件、数字电视机顶盒产品、高清晰度视盘机及零组件、新型数字音响产品及零组件研发和产业化。做好工信部的卫星接收示范试点工程。
(四)电子基础产品产业
23、加快新型元器件及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24、促进碳化硅、单晶炉产业化,推动氮化镓材料研发。按照国务院关于抑制多晶硅产业重复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新建、扩建、在建项目的管理,限制单晶硅、多晶硅盲目生产。
25、加强应用于矿山开采、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家用电器、打印设备、工业控制、测量、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传感器件、微机电系统(MEMS)、无线网络、光纤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
(五)新兴产业
26、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高亮度绿光外延、芯片和封装,大力发展功能性照明,提高功率降低成本。加快背光源管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半导体照明示范区建设,半导体照明标准制定和检测实验室建设。
27、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太阳能电池、模组,建筑、发电厂交直流逆变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