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含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四、全面推进“上海市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要把队伍的专业化培养目标同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转化为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转化为服务学生成长的育人成效。一要加强学科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建设,探索形成学科德育的实施标准。要继续拓展新一轮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的筛选和建设,建立覆盖所有学科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培养一批能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带头人。二要推进首批8个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制度建设和研修工作,发挥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三要启动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计划,推进“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和“教师走进经典”活动品牌项目建设。

  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注重创新德育的途径和方式

  1.要切实转变观念,力求德育有成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德育工作方式转变的先导与前提。要树立发展的观念,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要树立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观念,让教育成为每个学生追求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一生中各个阶段都有根据自己意愿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要强化潜移默化的理念,立足于目标的隐性化、过程的无痕化。要强化合力育人的理念,统筹教育系统内部、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相互联系,形成育人的整体合力。

  2.要主动“融入”。融入学科德育,把丰富多彩的世博教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融入校外教育体系,要更加注重发掘实践教育的精神内涵、要更加注重引导实践教育的体验过程、要更加注重推动实践教育的理论内化。融入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增强教师对科技人文世博的感知和内化,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融入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工程,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优势潜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六、加强研究,把握德育工作规律。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