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进一步提高检定机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考核规范的标准和要求,把好现场考核关。加强授权项目的规范管理,开展赋值比对,促进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采用统一制定和宣贯作业指导书、专项检查、违规处罚等方法,推动机构不断改进工作。强化对民用“三表”授权机构检定工作质量的监管,提高检定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检定工作质量。
5.严格校准机构准入,规范校准机构运行。严格行政审批,完善评审工作程序,提高评审质量。加强证后监管,加大监督检查、校准人员能力考核和比对试验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校准机构管理水平,促进校准市场健康发展。
6.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完善金质工程业务综合分析和证后监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金质工程计量业务子系统,建立和完善各类行政许可和行政管理数据库、评审员数据库,及时掌控各类数据信息,充分发挥综合分析系统作用,提高动态管理能力。完善和推广金质工程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数据录入速度慢、信息重复等问题,实现市局、各区县局、各计量检定机构之间的数据共用、信息共享,实现动态监管。
7.加强长三角及华东六省一市的计量合作。充分发挥华东计量测试中心在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中的基础保障和引领作用,在技术交流与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监督检查技术装备互享、防作弊技术推广、监管风险调研评估等方面开展合作和交流。
五、进一步提高基础能力和拓展服务延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计量工作水平
1.加快高端检测项目研发和建设,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围绕本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组织计量技术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和工作团队,加快高端检测项目研发和建设,并深入新能源产业、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9个重点领域,跟踪重点行业发展情况,为相关项目和企业提供优质计量服务,为本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环境作贡献。
2.围绕“质量提升活动”,推动制造企业提升计量检测保障能力。结合总局“质量提升活动”,以能源计量工作和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充分依托计量中介机构,组织各区县局及中介机构,推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评定以及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C标志)等工作,有效推进和提升本市制造企业的计量检测保证能力和计量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本市产品质量水平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