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促进工业设计、海洋工程装备、游艇、文教体育用品、通信设备、机器人、高效照明等7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二)面临的形势。当前,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产业正处于加快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仍是高成长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及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一系列措施,直接拉动了通信设备尤其是移动通信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整体复苏。3G网络建设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召开,将极大推动3G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的推广普及。以3G网络建设为龙头,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电子元器件、软件及增值业务开发等一批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契机。随着三网融合、三屏合一、WiFi、Wimax等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强势崛起,物联网与3G网络的融合发展,相关产品和系统的升级换代,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的出现,都为我省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地区的通信产业已经具有较强的聚集度,成为我省产业发展和吸引全球产业转移的强有力竞争者;大企业在资产、人才、技术、标准、市场垄断等方面也给我们设置了很高的进入门槛;我省的两个通信产品产业园在产业链高端环节上实力不足,由于存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瓶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受制约,也将会受到跨国公司技术垄断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紧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强化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骨干产业,培育大企业集团,做精做专小企业,以破解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不断提高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以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以自主创新提升竞争优势,以市场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以集聚发展吸引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六大通信产品,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形成三大产业链条,加强设备制造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互动,以新应用、新业务带动新增长,以规模应用促进通信制造业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密切注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扩大产品出口;抓住家电下乡机遇,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努力拓展国内市场。

  2.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以大带小,以点扩面,形成产业集群,打造整体优势,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3.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人才培育,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创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4.坚持集聚发展原则。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发展载体,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以现有产业群分布为基础,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新的通信产业基地园区。

  5.坚持共同发展原则。在继续扩大制造业规模的同时,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提升信息服务业的比重,面向应用、产用结合,逐步形成硬件制造与信息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加快通信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到2012年,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00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稳步提高。

  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格局实现由通讯终端的“单一支柱”型向“多极支撑”型转变,重点产业领域的配套更加完善,主要通信设备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对通信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

  3.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承接一批国家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聚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跨国研发机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4.产业聚集水平稳步提高。产业链条进一步完整,形成完备的通信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到2012年规模超300亿元的通信产业园区达到2-3个。

  三、发展重点

  (一)发展六大产品领域。

  1.通信终端产业。以3G应用为契机,依托浪潮LG、海信、海尔等优势企业,发挥现有优势,提高手机零部件配套能力,在CDMA和GSM手机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3G(第三代)手机的生产规模。鼓励省内企业研发生产基于3G应用的各类通信终端产品,形成我省初具规模的通信终端产品产业。鼓励研发生产针对老年人、孕妇、煤矿工人、心脏病患者等用户群体具有“一键通”、“测胎心”等特殊功能的特色专用手机。

  2.通信系统产品。抓住3G网络大规模建设完善的机遇,依托青岛朗讯等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大力发展交换机等相关通信系统产品,形成一定产业优势,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3.网络设备系统。以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为契机,以浪潮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适合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系统,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4.光通信系统。以特殊产业应用为引导,依托济宁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突破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光端机、光交换机、光传输设备等光通信系统。

  5.通信支撑产业。以新一轮通信业复苏为契机,大力发展通信基站、高性能光纤、光缆、通信检测维护设备等通信支撑产业。

  6.通信配套产业。扶持发展通信元器件、光通信器件、接入设备、转换器、通信机房专用蓄能电池等通信配套产业。

  (二)培育四大产业集群。以浪潮LG、海信、海尔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移动通信终端设备集群。以青岛朗讯、青岛海信为依托,大力发展程控交换机、通信基站、宽带接入网系统、综合接入通信系统等通信系统集群。以济宁英特力为依托,大力发展光纤光缆、光端机、野战通信系统等为代表的具有特殊产业技术优势的光通信产业集群。以建设“无线城市”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以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速、宽带网络接入设备与系统,WiFi、Wimax等无线网络系统设备,有线及无线用户接入网系统设备,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卫星通信系统设备等相关产业集群。

  (三)完善通信终端产品三大产业链。

  1.进一步完善手机配件产业链。以目前规模化生产的手机终端为产业链龙头,以提高本地配套能力为目标,以重点引进与“嫁接”为手段,借助跨国公司的势力吸引更多的配套项目,不断拉长手机配件产业链条。一是加大现有摄像组件、液晶显示器件、LED背光源、翻盖系统、微型变压器、微型电机等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研究开发水平,减小技术依赖,强化本地配套能力。二是加强目前手机配件产业链空隙骨干项目的引进,进一步完善手机配件产业链,提高整机产品的本地化配套比例,实现“大项目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最终形成产业基地”的良性发展格局。

  2.进一步拉长手机材料产业链。在强化手机整机及配件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手机产业材料产业。在提高钕铁硼磁性材料及制品、纳米级电子涂层材料、液晶材料、压电材料等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延伸材料产业链,同时加强光纤光缆、射频电缆、通信电缆、微细漆包线及元器件引线等的开发生产。通过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不断提升通信材料的产品质量,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和国产化率。

  3.形成手机产业电子元件产业链。通过规模化生产手机及配件,带动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的发展。加强各种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器件、石英晶体器件、新型传感器和敏感器件、各种表面贴装(SMT)元器件等生产,适时引进集成电路(IC)产品、电子微电机等的生产。在加强新项目、新技术引进的同时,注重科研开发,搞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元器件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一)积极开发新产品、新业务、新应用,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链。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为契机,加快通信设备产业发展,加快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系统设备、芯片、手机等新产品,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升级换代,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链。大力促进数字程控交换机、光通信系统、路由器、无线接入系统、基站及网络产品和配套件等的发展,形成区域优势。通过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宽带通信网络升级,大力推动相关应用、增值服务以及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服务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开发基于先进网络技术的系统设备、应用终端,加速宽带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二)搞好规划引导,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为契机,以青岛、烟台等通信产业优势为基础,研究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制订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大对通信专用电子设备和材料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壮大产业规模,强化配套支撑。

  (三)建立通信制造业企业产业联盟。整合汇集我省通信制造业企业技术及人才优势,组成产业联盟开展联合协同创新,制订实施标准和规范。组织开展产业推进会、高层论坛、产品展示等各种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大做强我省通信产业。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人力支撑。依托省内外高校,加快培养造就通信制造业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多种方式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优化用人政策和环境,吸引各类通信领域的人才到我省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