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4.加强海岸带管理。促进河口生态环境修复,加强和完善沿海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带、防潮等工程建设,完善防洪体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2010年,基本遏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轻度污染海域面积控制在760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控制在30平方公里;城市防洪圈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以上。到2015年,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生态绿色廊道体系,恢复水产养殖区和产卵场水域良好的生态状态;基本完成蓄滞洪区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三)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充分利用我市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大对相关专业与管理人才的培养。2010年,基本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建立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科技支撑平台,力争在能源效率、新能源开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农业、林业等领域的适应技术方面,区域气候变化实时监测及影响分析、情景预估、综合影响评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成果。到2015年,建立低碳技术产业化推广体系,并培育出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四)提高公众意识与管理水平。
  建立统一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2010年,初步形成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企业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以及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适应的高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到2015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构建全社会服务信息平台。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普及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知识,2010年见到实效;到2015年,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形成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按照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要求,以大项目为抓手,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战略,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降低单位增加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促进高端产业快速发展。围绕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全力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
  2.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优化环境、集聚资源、提升水平,加快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贸会展业、科技服务业、旅游业、创意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及楼宇经济的发展,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行新上项目的合理用能评估,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关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尤其是对冶金、化工、电力等高能耗产业中的高污染、低效益企业有步骤地实行"关、停、改",坚决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工艺装备。2010年底前电力行业关停小火电机组32.5万千瓦,钢铁行业淘汰炼铁能力89.2万吨。
  (二)以发展公共交通和节能减排为重点,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
  从优化道路建设、推动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加强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节能等方面入手,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向低碳发展转型。
  1.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
  以天津港、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等大交通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系统开发、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层次分明的综合交通体系。对外交通,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以干线公路为辅,重点加强京津两地及我市与环渤海、"三北"地区的联系。对内交通,以快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为骨架,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建立和完善交通信息系统,发展高速公路与其他高等级公路相结合的网络化快速运输。综合规划建设港口、公路场站及配套服务设施,构建综合性运输枢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对接,切实减少旅客和货物中转次数,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制定和实施鼓励合乘、错峰上班和高承载率车辆优先等法规和经济政策,通过统筹优化和制度设计,促进交通节能。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天津西站、天津站、于家堡站、滨海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天津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城市快速路网道路系统,完善一批环外快速放射线;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实施公交优先的法规和政策,确立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开辟大容量快速公交主通道系统,完善公交线网,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公交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公共停车设施,方便换乘。2010年,加快建设地铁2、3、9号线(2011年建成),启动5、6号线建设,开展4、7、8号线工程的前期工作;建设100公里公交专用道和322公里的快速公交线路,新建、改扩建公交场站175处,中心城区建设50个出租车停靠站和30座公交燃气加气站。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公交轨道服务系统。 
  2.深入开展建筑节能。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结合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改造老市区的居民小区,适度开发城郊结合部的新居住区,有计划地控制城区规模。改革农村住宅建设方式,从分散建设向综合开发转变,实现农村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完善和延伸农村地区燃气输配系统,推进新城、中心镇、中心村的集中供暖设施建设。2010年,农村居民住宅燃气化率达到90%以上,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80%以上;到2015年,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清洁能源供应比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