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形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效益。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和党报党刊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功能建设,完善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免费向辖区群众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积极培育、扶持群众文艺团体,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
(六)建设文化市场体系
1.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以长株潭为核心文化增长极,以大湘西为新的文化增长极,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产业来规划和布局,在“绿心”地带打造国家级“湘江论坛”,集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休闲基地等。到“十二五”期末,长株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50%以上,占长株潭GDP总量的10%以上。跨区域联合开发,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带,到2015年,大湘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10%以上。连接大湘南与湘东地区,突出打造名人、名居、名胜品牌,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基地。努力打造“湖湘文化”品牌与“名片”,通过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构建全省“品”字型的文化发展格局,促进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2.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以内容创新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印刷复制、数字内容、文化会展等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巩固和发挥已有品牌优势,使广电、出版、动漫、演艺等优势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升电影、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加快出版物由主要依赖传统介质向多种介质转型,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数字出版平台和数字出版工程。抢抓3G商用和产业融合的重大机遇,整合红网、拓维信息等技术平台和广电、出版、动漫等内容资源,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手机广播电视,开展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抓住印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积极培育长沙印刷科技产业园等印刷复制产业基地。整合省内动漫资源,打造大型动漫产业集团,创新动漫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动漫产业赢利能力。培育发展青少年职业体验、卡通动漫主题公园、互动式影视基地、大型实景文艺演出等文化互动体验新业态。加快文化与观光旅游、体育健身、艺术培训等产业的融合和互动,推动文化服务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