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科学技术到位率。要以科技之冬和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加大标准化知识培训力度,通过举办科技大奖赛、田间博览会、现场会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农民实施标准化意识和能力,做到每个高产创建户都有1-2个标准化技术明白人、都有一张技术明白纸。要将高产创建与推广良种补贴相结合,通过统一供种,使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要加强高产高效实用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提高科技推广到位率。要通过测土配方科学确定施肥数量、肥料品种和施肥时期,提高肥料利用率。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要严把投入品、农时、整地、播种、施肥、管理关,实现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农业标准化。要加大院县共建、场县共建力度,吸收学习农垦经验,搞好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带建设,提高高产创建标准化的整体水平。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各地要针对旱作农业特点,强化基础建设,加大以抗旱水源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增打抗旱水源井,加快小塘坝、蓄水池等蓄水工程建设,在确保玉米等作物全部坐滤水种的同时,努力扩大灌溉面积。水田区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水田渴水和育壮秧上。保证按时泡田、及时插秧,插上壮苗。要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机械化栽培、联合收获等重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跨区作业。要积极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推广秸杆根茬还田,项目区农肥施用量每亩要达到1.5立方米以上,并且全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四)推进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大力实施规模化经营。要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用,以农机化带动标准化和规模化。要充分培植种粮大户,扶持发展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扩大适度规模经营,项目区做到集中连片,实行统一整地、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防统治、统播分管、统一收获,提高土地产出率。每个县(市、区)都要确立高产专业乡2-3个,高产专业村5-8个,提高专业化程度。通过规模经营标准化运作,提高项目实施技术到位率和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四、组织保证
(一)建立领导组织。为确保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市政府成立领导组织,组长由分管农业副市长李宝山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农委主任贾鹆宾、水务局局长洪金库、财政局局长徐新文、农村信用社主任朱学峰、省农科院绥化分院院长王贵江同志担任,市农委、水务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开发办、农村信用社、供销社、气象局、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同时,分别成立玉米、水稻、大豆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落实和技术指导。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建立起上下贯通、反馈及时、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