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和各类专项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益性项目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到2012年,各市、县(市、区)分别实现有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有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有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有残疾人托养示范机构、有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的“五有”目标,并达到国家标准。乡镇(街道)和社区要设立为残疾人服务的场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厅、省民政厅、省残联)
35.将残疾人服务业纳入全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财税、金融、土地和公用事业对残疾人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公共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扩大残疾人受益面。将残疾人服务纳入社区综合性服务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厅、省残联)
36.加快推进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乡镇(街道)兴办以日间照料为主的残疾人托养机构,政府通过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补贴予以扶持。到2012年,各市,县 (市、区)要建有1所公办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床位数分别达到200张、100张以上,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支持。(省残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
37.鼓励省内残疾人辅助器具生产企业开展新品研发和技术推广,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服务领域的科研、引进、应用和创新,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省民政厅、省残联、省科技厅、省经济信息化委)
38.切实加强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行业管理。各级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残疾人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就业指导、托养服务及盲人按摩等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机构准人、监督、评价考核体系,促进残疾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省残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质监局)
39.加大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我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培养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完善残疾人服务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残疾人服务专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考试和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残疾人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健全残疾人服务专业职称评定体系,建立包括残疾人社工师、康复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制作适配师、残疾人护理师、手语盲文译员等残疾人服务专业技术职称系列。鼓励大学生特别是社工专业毕业生从事残疾人服务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省残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