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
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关于“重要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部分均有涉及物联网的内容。温家宝总理2009年11月3日在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时明确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北京、江苏、广东、浙江等地方政府已开始抓紧布局。
国内物联网的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起步较早。1999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国内有关高校即开始相关工作的研究,并呼吁成立国际物联网标准特别工作组,负责相关国际标准的编写。目前国内在器件设计和制造、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架构、软件信息处理系统配套、系统设备制造、网络运营等物联网主要环节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化能力,并在第二代身份证、奥运门票、世博门票、货物通关等领域开展应用。
(三)上海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基础等方面居国内领先
上海是国内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在技术研发方面,从“十五”起,市政府在物联网相关技术(主要是RFID技术)研发方面已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上海有关单位承担了10余项与物联网相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主要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总经费超过1亿元;部分研究机构建立研究团队,在无线传感网工程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在标准推进方面,上海正牵头推进我国无线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并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此外,上海还制定了国内首个城轨反恐技防地方标准。在产业化方面,上海是国内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设备、信息家电等为主的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群。上海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积极布局,开展相应的设备开发;在无线传感网与移动通信网融合、设备与设备间通信(M2M通信)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技术成果;开始构建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联网网络体系,并推进各类行业应用。在推广应用方面,防入侵传感网防护系统已在上海机场成功应用;基于双向时分双工-正交频分复用技术(TDD-OFDM)的多用户高速移动中程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特奥会期间的交通流量监测、安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围栏已在世博园区安装,实现了智能安防。
目前,上海物联网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核心关键技术、企业发展、行业应用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面对全球物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上海必须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广示范应用,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上海信息产业的结构转型,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