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抓紧研究制订与《
突发事件应对法》相配套的政府规章,尽快出台《贵阳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暂行规定》和其他相关规章制度。
(六)强化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严格信息核实、审查、发布和管理制度,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提高突发事件新闻宣传的主动性,与新闻媒体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及时把握突发事件的新闻舆论导向,引导新闻媒体准确、客观地报道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情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快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一)抓好全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省政府应急办的要求,加快建设我市应急平台。加强对区(市、县)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通过以点带面,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全市应急平台建设,尽快实现省、市、区三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抓紧出台应急平台管理制度,确保全市应急平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抓好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以“一网五库”(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网、应急救援队伍库、应急物资储备和避险场所库、应急管理专家库、应急预案库和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库)建设为基础,统一数据报送标准,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及时充实、更新应急平台数据库。
(三)完善贵阳市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充分发挥“10639119”公益短信服务系统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业务系统的功能,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四)加强贵阳应急管理网建设。强化应急管理网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更新内容,充分发挥贵阳应急管理网科普宣传教育的功能。
五、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将应急管理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对应急基础设施和各类物资进行调查、登记、核实,做好应急物资、装备和生活用品的储备工作,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保证应急物资及时补充和更新。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建立高效调运机制。
(三)加快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创一办”的工作要求,抓紧制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南,指导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和市级相关单位依托人防设施及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相关设施,落实责任单位专门管理。加强公共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抗御本辖区易发突发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乡村自身防灾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