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防治任务18万亩,防治作业面积84万亩次。其中,无公害药剂防治30万亩次,飞机防治30万亩次,人工物理防治15万亩次,生物防治9万亩次。释放周氏啮小蜂10亿头。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检疫检查,严防疫情扩散蔓延。要积极开展产地检疫,加强从疫区调出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检查,把疫情扑灭在货物或苗木调运前。未经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检疫批准,疫区内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不得擅自运出疫区。要加强对货物集散地、集贸市场及包装材料的检疫检查,发现携带美国白蛾的必须依法扣留,及时进行除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完善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全面普查监测。各级林业部门要在加强测报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专业普查监测队伍,制定普查监测实施方案。每县至少要组建1支普查专业队伍,每个乡镇要建立2处监测点,每点固定2名虫情监测统计员,悬挂2盏诱虫灯、性诱捕器,监测成虫发生期,定期统计上报虫情监测数据。每村至少要有1名虫情调查监测员,并充分发挥村级监测员的宣传、巡查、除治、护林作用。从4月上旬到10月底,市林业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林木、果园、农田等,特别是对交通要道沿线、庭院、货场、饭店、旅馆、厕所、屠宰场、养殖场、垃圾场等周围易发林木进行全面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除治。各虫情调查点要定期报告各虫态发生期、历期、发生动态、自然死亡率等情况,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做好汇总、分析,及时发布预报,同时报告当地政府,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1.普查监测时间
(1)成虫:越冬代,4月中旬-4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旬-7月下旬;第二代,8月中旬-9月上旬。
(2)卵:第一代,4月下旬-5月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下旬-9月上旬。
(3)幼虫:第一代,5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8月中旬;第三代,9月中旬-10月中旬。
(4)蛹:第一代,6月中旬-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旬-8月下旬;越冬代,10月中旬-2011年4月上旬。
2.普查监测地点
美国白蛾发生区要进行全面普查、监测。未发生区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靠近发生区的林木,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周围的树木,乡村农户房前屋后、城区机关单位院落的树木,公路、铁路沿途的树木等要进行重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