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面药物防治。在美国白蛾幼虫危害期,喷施无公害药剂进行全面防治。可使用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1000-1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4000-6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等无公害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喷药时要从树叶下方往上喷洒,要喷严喷全,不能漏喷。
5.飞机防治。在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期,制定科学飞防方案,周密组织,使用灭幼脲、除虫脲类等无公害药剂实施飞机防治。
6.绑草把。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0.8~1.5米处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待化蛹结束后解除草把,将蛹检出,就地集中存放,用纱网罩住,30天后再作无害化处理。
7.捆毒绳。菊酯类药剂加机油和柴油,按1:3:12比例混匀后,将纸绳浸泡其中,在树干2m高处,捆绑纸绳,毒杀下树的幼虫。
8.应用多角体病毒防治。在幼虫网幕期,喷施浓度为1.5×107~3.0×107PIB/ml的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使幼虫感染病毒,造成幼虫病毒病流行,进而杀死幼虫。
9.有计划释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选择气温20℃以上的无风天气,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按美国白蛾幼虫和周氏啮小蜂1∶3的比例,进行放蜂,每代放1~2次。释放方法:一是直接释放小蜂;二是把寄生的柞蚕蛹放入草把中、挂在树枝、沾粘在树干上。
10.树干基部打孔注内吸剂防治。适用高大的孤立木和城区的行道树。在初孵幼虫期,用打孔机在树干基部以45度角打孔,打孔数量一般胸径10厘米以下打3个孔,胸径每增加5厘米增加1个孔。注药量视树干大小而定,平均每孔注药5毫升。常用药剂有氧化乐果、吡虫啉、氯胺磷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要从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林农增收的大局出发,把美国白蛾防控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签订责任书,划定责任区,把防控责任落实到地块、林片和人员,确保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奖惩到位。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美国白蛾防控工作负总责;县(市、区)政府负责资金筹措、物资购置、技术指导和培训;乡镇政府负责制定具体防控实施方案和组织防控工作,将普查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人员、落实到林片。各级林业、财政、交通运输、农业、水利渔业、公路、住房建设、园林、铁路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实行区域联防联治,形成防控工作一盘棋。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有关专项资金,配合林业部门统一组织药械等物资采购,并加强资金监督检查。住房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要对城区内所属公共绿化、干线公路绿化树木做好普查防控工作;城区公共绿化以外的树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市丝绸公司要做好桑园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农业、水利渔业、铁路等部门及驻泰部队要做好管辖范围内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林业部门负责制定防治技术方案,做好技术培训,加强检查指导,为各级政府防控美国白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