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根据集聚区的生态脆弱性、敏感性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架构,提出环境保护目标、重点,以及污染防治思路、措施。
  (七)平台建设
  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出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导向明确、建设空间条件较好、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空间载体,作为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集聚的平台。
  提出平台内各类开发区、园区等次平台的整合提升方案。
  (八)要素保障
  构建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所需的要素保障体系,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以及资金的供给保障。
  1、土地资源
  分别按照规划期和近期的规划范围,理清现有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尤其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和空间分布。
  提出规划期和近期产业集聚区开发的土地保障方案,尤其是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指标、基本农田保护区、占补平衡等指标的解决方案。提出规划期和近期产业集聚区可供开发利用建设用地面积。
  2、水资源
  根据规划期和近期的建设方案,预测不同时期的水资源需求量,提出不同时期产业集聚区水资源的保障方案。
  3、能源
  根据规划期和近期等不同时期的建设方案,预测不同时期产业集聚区的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需求量,提出不同时期产业集聚区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保障方案。
  4、环境容量
  根据规划期和近期等不同时期的建设方案,预测不同时期产业集聚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提出不同时期产业集聚区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保障方案。
  5、资金
  提出保障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资金筹措方案。
  (九)近期开发重点
  总体提出产业集聚区在规划期内的开发时序,重点提出产业集聚区“十二五”时期启动区块的开发目标和任务。
  (十)机制创新
  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政策。研究制定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制度;建立细化明确、操作性强的跨行政区域合作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制定可靠的土地和环保支撑保障体系。在建设用地指标和污染物指标调配上,加大对产业集聚区所在地的倾斜力度,加强占补平衡和余缺调剂。
  三、成果形式
  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一般应包括规划文本、图件、专题研究等材料,其中规划文本和图件是具有效力的规划文件,专题研究作为对某一专题的基础性研究和说明材料。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