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级卫生部门按照我部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也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工作,积累了一些有益的防治经验,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和借鉴。一是强化防控工作领导。河南、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份均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单位工作职责,制定和转发了相关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深入开展督导检查,强化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二是明确防控工作责任。河南省实行分组包干制度,对所有省辖市由专人挂钩负责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部分地市还层层签订了防治工作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突出防控工作重点。广东省将外来人员聚集地、儿童活动场所、托幼机构等作为防控工作重点,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可以说,通过前期的努力,各地领导的责任意识、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群众的卫生知识和就诊意识较往年均得到极大地提高。
尽管前期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足”:
一是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手足口病防治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不能准确判断病程进展,导致手足口病病例不能被及时发现,重症病例不能及时被转诊,延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二是部分医疗机构重症病例救治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医疗机构甚至是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的救治设备不足特别是儿童呼吸机数量不足。去年医改投入3.9个亿,要求加大对重点仪器的设备投入,可有的地市甚至一台儿童呼吸机都没有。医改工作要少点花言巧语,多做实际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落实到疾病中来。同时,有部分医务人员重症救治的业务能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救治成功率。
三是部分群众手足口病防治意识和能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和部分城镇的环境卫生状况相对较差,部分患儿家长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流动儿童家长不能充分知晓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的卫生习惯有待形成和强化。
这“三个不足”影响了手足口病病例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救治,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加,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做好下一阶段防治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面加强防治工作领导。
各地各级卫生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手足口病及其传播蔓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要提高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更不能有厌战情绪,要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立足于打硬仗、打持久仗、打胜仗,倾注全部力量、聚精会神地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其他负责同志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务必把防治工作的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网络。各级医疗、疾控、农卫、妇社、科教及爱国卫生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和宣传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完善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发生疫情的毗邻地区应建立省际和地市的区域性联防联控机制,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防治工作。
(二)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针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我建议下一阶段手足口病防治重点是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工作,请各地各相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第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防治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工作的网底,大量的手足口病病例首先就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手足口病防治能力相对薄弱,亟需要加以培训,提高。目前,我部正在组织编写符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的手足口病防治简易手册。这事要马上做,立刻发给各地,要确保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卫生技术人员人手一册,并以此指导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做好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同时,请中西部地区各级卫生部门特别是农村卫生管理部门要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作为2010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立即组织开展培训;东部地区也要对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力争在近期内对全国所有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次,确保其能基本掌握手足口病的病例特点、防治策略和疫情报告等相关内容,从而切实提高基层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现率和重症病例的及时转诊率。
第二,进一步加强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努力降低病死率。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广泛分布、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但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不断发生,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目前,没有手足口病疫苗进行针对性预防。因此,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转送定点医院救治,有效减少死亡病例是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各地卫生部门务必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重症病例集中救治工作。根据当前各地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及重症病例的比例,指定具备重症救治能力的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作为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定点医院救治设备不足的,要立即购置相应的救治设备,确保设备充足、运转正常。同时,要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做好后备医院的储备工作。二是要坚持关口前移,做好分级医疗。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中的功能、任务。除定点医院要做好手足口病患儿收治工作外,其他医疗机构也要及时发现和诊断手足口病患儿,并分类采取治疗措施,需要住院治疗的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治疗。重症病例转诊时,要注意保证医疗安全,不适宜转诊的病例,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省级、市级专家就地进行积极救治。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定点医院名单向社会公布,并完善医疗机构转诊流程,做好医疗机构间转诊安排,引导患者及时就诊。三是要加强对重症病例救治的指导。根据需要进一步充实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力量,明确省、市级专家定点指导的基层医疗机构,做到责任到人。专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力度,要每星期对基层医疗机构指导一次以上,必要时应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巡诊、培训,帮助筛查、早期发现重症患儿,及时转诊重症患儿。安徽、山东、河南省要抽调专家参加到国家专家组,对广东、广西等省份进行指导。四是要强化相关人员救治能力的培训。要对医疗机构导诊、接诊医务人员、定点医院相关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做到人手一份《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增强其手足口病发现意识,特别是诊断重症病例的敏感性,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救治措施。五是要切实落实四个层次的对口支援。对口支援省际间要每周进行会商;省内发达、技术力量强的地市对口支援不发达、技术力量弱的地市,要根据需要即时进行会商;同一地市范围内,可以划分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责任范围,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接收、转诊患儿。同一医院内不同专业间也要建立对口支援制度,要形成多专业协同开展手足口病救治工作的工作格局。六是要加强对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要准确掌握辖区内手足口病发病和医疗救治资源情况。当医疗救治资源不足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提供补充申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定点医院不得拒诊手足口病患儿,根据《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手足口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