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政务公开,离不开载体建设的发展和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丰富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在抓好传统公开载体建设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注意依托网络平台整合诉求渠道,在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努力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信息发布的平台,部门、行业与人民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群众接受高效服务的平台。作为全省政务公开的网络平台,民心网在与民互动中建立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模式,对于深化全省的政务公开工作,具有很强的工作实效和积极的探索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民心网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民心网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面大、软件技术成熟的优势,受理、解答、反馈群众的政策咨询,并根据群众的咨询热点集中发布新政策、新法规。民心网要依托各级政府部门动态采集和及时整合信息资源,不断拓展技术和信息功能,加快手机短信、户外电子播报系统建设,探索通过数字电视把政务公开、办事公开信息直接送入家庭的方式方法,使政务公开的载体建设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创新不断发展。
要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成功经验的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近年来,我省开展的网上公开市、县(区)政府工作报告,并广泛接受广大群众评议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创新,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特别是要把群众评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问题解决好,认真采纳好的建议,真诚听取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利用民心网、“行风热线”等渠道,加强与民互动,在互动中增强公开工作效果的做法,是我省政务公开工作的又一个创新,要进一步拓宽政策咨询的渠道,建立群众咨询解答、反馈的长效机制。要利用现代软件技术和电子化手段,增加政务公开工作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我省广泛开展的政务公开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的做法,是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不断深化的重要措施,要大力提倡,大力推进,真正做到政务公开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力争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正在全省推行的“信息城市建设工程”,荟萃全省各级政府经验信息,集中全省民情民意信息,整合全国互联网上有价值的政务信息,覆盖每个城市,为各级政府及其各个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这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措施,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推进,以此促进政府信息全面公开和有效利用。
政务公开工作的效果好不好,群众满意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要继续加强群众参与的政务公开考核体系建设,组织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评议,把群众的评议意见作为考核各地区、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与行风评议和行政效能考核相结合,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特别是要细化基层站所、街道、乡镇办事公开的考核标准,做到日常化、规范化,把基层站所、乡镇、街道解答群众咨询的质量与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效果结合起来,纳入工作指标考核之内,充分发挥政务公开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作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