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原则
1、坚持部市县联动,强化多方协作
采取部市县联动的方式进行,部科技教育司牵头组织全国标志性活动;重庆市农委负责组织全市标志性活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标志性活动。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中介机构等广泛参与科技服务活动,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2、突出关键季节,带动全年服务
突出春耕春管、三夏和秋冬种三个关键季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全方位的重庆市农业生产科技服务,从而带动重庆市全年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3、坚持进村入户,创新服务机制
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科技服务。同时,也要创新服务机制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服务手段,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服务。
(三)任务目标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为引导,组织全市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单位的300名专家和10000名农技推广人员,抓住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三个生产关键环节,每个季节1个月共约10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在我市累计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300个,异地集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000人,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0户,辐射带动60万农户,促进我市水稻、玉米、油料、柑橘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支撑我市农业全年有个好收成。
二、实施内容
(一)制定、细化技术方案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制定具体的技术方案20余个,包括重庆地区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节地育秧技术、玉米地膜肥球育苗移栽技术、玉米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旱地麦(豆、薯)/玉/苕免耕栽培技术、高淀粉红苕节本增效技术、酿酒高粱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高产增效栽培技术、旱地冬小麦规范套作高产栽培技术、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春马铃薯栽培技术、地膜覆盖双季花生综合丰产技术、蔬菜高效、丰产、防病嫁接栽培技术等。
结合我市各区县的生产条件、生态特点和生产优势,组织专家组论证确定并推介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种植业主导品种:水稻为Q优6号、富优1号、准两优527、为天9号等良种,玉米为渝单19号、渝单30、东单80、潞玉13、蠡玉6号等良种,油菜为先油杂2号、油研10号、渝油21、渝黄2号、华油杂10号等良种,小麦为渝麦10号、渝麦11号、川麦42、三峡麦8号、川麦107等良种,马铃薯为鄂薯5号、渝薯1号、川芋4号等良种,大豆为渝豆一号、浙春三号等良种,花生为天府10号、天府14号等良种。主推技术:水稻全面实施“一增五改”综合技术,即增加用种量;改单纯选择大穗高产品种为当地针对性、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改人工翻耕为免少耕或机耕;改分户育秧为统一播种育秧,育秧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0%以上;改偏施氮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病虫害分散防治为专业化统防统治。玉米积极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即全面推广地膜肥球育苗移栽、地膜全覆盖栽培,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种高秆大穗品种为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油菜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即推广优质高产、含油量高的双低油菜品种,改大小苗混栽为壮苗适时分级移栽、改粗放用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病虫草害分散防治为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示范油菜机播机收、免耕等轻简高效种植技术。小麦推进“一换三推”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即大力换种优质抗病小麦品种,全面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积极示范免少耕覆盖技术。马铃薯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即大力推广高产高抗晚疫病脱毒马铃薯良种;改平作为起埂栽培、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晚疫病见病防治为预防为主专业化防治。大豆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即大力推广高产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改迟播为适时早播,改不防病虫害为综合防治,改只施底肥为底肥追肥相结合。花生推进“二推二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即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推广钼肥拌种,改单季为春秋双季高效种植,改只施底肥为底肥追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