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鄱阳湖区域性重要港口建设。到“十二五”末,开工建设星子、樟树、都昌、鄱阳、万年和余干等重点港口,建成1000-2000吨级泊位13个,500-1000吨级货运泊位11个,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761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8万TEU(标准箱)。
3.鄱阳湖区水路客运方面,重点发展旅游客运业,建设旅游客运码头,充分开发和利用鄱阳湖区的旅游资源。
(四)加快实现货运船舶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重点发展集装箱、液化品、散货等江海直达运输船舶,到“十二五”末,全省船舶总运力达到242万吨,船舶平均吨位超过700吨,船型标准化率超过60%。
(五)加快搜救应急保障能力和港航信息化建设。2010年率先实现仙女湖、柘林湖水上GPS和GIS系统,建成省搜救中心及鄱阳湖分中心;2012年樟树至湖口水域VHF安全通信和CCTV视频监控系统。引进高级专业人才,配置多功能指挥船舶、搜救快艇、救捞船、清污船、大型拖带船舶等先进技术装备。建设全省统一的航道、港口、船舶、船员数据中心、港航执法监管综合应用系统、水域动态监控系统、行政办公应用系统。
(六)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业。九江重点建设城西和湖口两个港口物流园区,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业。南昌重点建设南昌保税物流中心,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具备保税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建立海关监管,区港联动和电子口岸。南昌市政府负责统筹解决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土地储备不足和周边道路网线不合理等问题,增加项目土地储备,完善周边道路网线建设。规划建设鸡山、东新两个港口物流园区。
(七)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九江率先建成集疏运网络:加快建设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优化改造沙阎公路与九江长江大桥西互通衔接。启动九江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建设疏港一级公路,支持城西港区、金沙湾工业区和码头工业城铁路专用线建设。2015年前,南昌集疏运网络,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东新港区集疏运通道--生米大桥至窑湾16公里;扬子洲老港区和张州港集疏运通道--洪都大桥至东外环南新收费站15公里及洪都大桥下行至扬子州引桥连接线;连接鸡山、龙头岗、樵舍三个港区的沿江集疏运通道--曹家至环湖村16公里。
加快港区变电站和电网建设,先期解决昌东、东新、樵舍港区所需电网建设项目。
三、政策措施
(八)建立水运建设投融资平台。
搭建投融资平台,组建江西港航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入一定资本金,合理集中国家和省长期投资形成的存量港航资产,运用政府授权的投资职能,发挥政府投资主体作用,以市场运作为主导,开放港口、码头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参与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运建设专项资金,主要资金来源:省财政分两年安排2亿元(2010年、2011年各安排1亿元)作为资本金注入江西港航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省交通运输厅年度按不低于省财政投入,统筹安排交通建设资金;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其他资金等。船型标准化政府引导资金,由省财政按中央下拨船型标准化引导资金1∶1的比例予以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