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参赛形式。
独立或与企业联合组队→ 报名、选题、明确团队成员分工、资格评审→ 概念设计→ 作品提交(初审)→ 深入设计(工作坊或独立设计)→ 成果提交(设计报告、图纸、功能样机或模型→ 答辩(终审)→ 设计师职业能力鉴定。
四、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大赛启动、征集项目阶段。
1.印发方案。3月初,印发大赛方案。
2.举行电视电话会议和新闻发布会。
3.启动仪式。3月上旬,在广东工业设计城举行大赛启动仪式,发布大赛具体实施办法。
4.项目征集、发动。3月上旬,印发大赛项目征集通知。
3月底前,广泛征集符合大赛主题、具备商业和社会价值的大赛项目,同时在大赛主办单位官方网站和广东工业设计网(www.gi-id.com)进行了活动的宣传发动、项目征集和对接。
5.大赛项目评审、公布及组织对接。4月中旬,大赛专业委员会对申报参赛项目进行封闭评审,并将评审合格的竞赛项目向社会公布,并组织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师)与企业的对接。
阶段成果:符合产业方向的大赛项目目录和部分对接成果。
(二)第二阶段:概念设计阶段。
1.概念设计,提交参赛项目。5月底前,由参赛单位自行开展概念设计。6月1日为概念设计成果提交的截至日期。
2.初步评审。6月1日至10日,由组委会组织大赛专业评委和相关领域专家,分别对各类参赛项目的概念方案进行评审。
3.初步评审结果公布与公示。6月15日至7月1日,对本阶段初步评审结果对外公示、公布。
阶段成果:参赛项目入围名单以及符合职业资格鉴定的名单。
(三)第三阶段:深化设计阶段。
组织对接,深化设计。7月15日至9月15日,对尚未实现“对接”的优秀项目继续组织对接,已实现对接的参赛项目,以“工作坊”的形式由以接双方共同组成工作坊进行深化设计。
(四)第四阶段:评奖及产业化培育阶段。
1.终评和产业化培育。9月15日至9月20日,对深化设计阶段的项目成果进行最终评审,确定获得各奖项的参赛项目。以已实现对接的可产业化项目,按照省经济与信息化委有关项目评审程序,由主办单位及相关部门给予扶持。
2.获奖项目公示。9月21日至9月28日,所有经最终评审的获奖项目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阶段成果:获奖名单和产业化扶持项目名单。
(五)第五阶段:职业资格评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