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矿山资源恢复治理,加快实施皖北采煤塌陷区应急搬迁工程,完成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规划,积极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重大工程项目实施。(6分)
(五)加强测绘统一监管,完成年度测绘各项任务。(2分)
省环保厅
一、全面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COD和SO
2分别比2005年削减6.5%和4%。强化新建项目排放总量源头控制,加大对“双超”、“双有”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加强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监管,进一步促进脱硫效率的提高。(15分)
二、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强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监管,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及群众饮水安全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重点企业环境应急信息库。(15分)
三、加强重点流域环境整治。加快实施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督促有关市开展重点流域重度污染支流综合治理,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项目、目标。继续开展淮河流域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联防,加强巢湖蓝藻防控,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严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15分)
四、加强环评管理与服务。编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环保规划;落实环评同级审批制度,赋予合芜蚌三市省级审批权,推动政策支持和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做好“861”项目和环保部审批项目的跟踪服务;强化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推进规划环评,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从严把关。(15分)
五、加强农村污染防控和生态建设。编制生物物种保护规划,组织实施《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积极争取国家“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资金,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0分)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一、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全省城镇化率比上一年大约提高1.5个百分点。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完善功能,培育特色,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做好中央新增投资争取和项目实施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完成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投资1000亿元。(15分)
二、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安排的中央新增投资廉租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到年底,完成全省在建廉租住房竣工7万套,廉租住房保障户数16万户。编制全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制定年度计划,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扩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15分)
三、加强规划引导,全面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完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落实示范区城镇及产业集中区的建设发展空间,统筹安排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促进产业和城镇协调发展。推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升示范区县城和重点小城镇规划水平。(10分)
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皖北3市6县和“千村百镇”试点镇为基础,启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有序引导农民建房,积极开展村镇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5分)
五、加强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运行负荷率,全省新增城市污水管网800公里,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0万吨。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新增垃圾日处理能力3000吨。大力推广行业领域节能环保“十项适用新技术”,推出一批节能省地环保型小区、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推进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10分)
六、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落实行业监管部门工程项目监管和安全生产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将所有开工建设的项目都纳入监管,实施项目信息公开。强化安全责任制管理,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严格实施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审查责任制。加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规范安全责任事故黑名单公告、诚信信息公开、安全生产不良记录与建设企业资质晋级、投标挂钩等制度。突出薄弱区域和环节的监管,以及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登记和动态监控,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5分)
省交通运输厅
一、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成公路水路和机场建设等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119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9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6000公里,港口吞吐量2.6亿吨。(20分)
二、建成阜阳至周集高速公路南段和泗县至宿州高速公路项目;完成界阜蚌高速公路蒙城至界首段路面改造;加快泗洪至许昌高速淮北段、阜阳至新蔡高速公路、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等续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徐州至明光高速安徽段、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合肥新桥机场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池州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滁州至淮南、岳西至武汉高速安徽段等项目前期工作。(15分)
三、建成运营浍河蕲县船闸、蚌埠淮河复线船闸、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等项目;加快芜申运河(马宣段)航道整治工程、合裕航道裕溪和巢湖复线船闸、沙颍河阜阳船闸重建工程等水运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芜申运河青弋江段,沙颍河、石门湖航道整治等工程。全面完成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建设,积极利用世行、亚行贷款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基本建成巢湖至浦口、滁州至乌衣等东向通道项目,全面启动合肥至巢湖、天长至秦栏等亚行贷款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加快池州九华山机场建设和黄山、阜阳机场改造工程。(15分)
四、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交通科学发展。出台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确保重点工程优良率达到100%。加强安全生产,总体考核结果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内。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责任制、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责任书。(10分)
五、全力以赴配合各牵头部门做好其他协同配合工作任务。编制出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交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支持示范区交通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与长三角地区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全力做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交通运输相关工作,认真落实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工程建设,按时完成松潘县对口援建任务,配合完成年内绿色长廊建设任务。(10分)
省农委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粮食总产达到615亿斤,基本保持稳定。稳步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启动蔬菜产业提升行动,重点推进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启动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扎实推进水产跨越工程,认真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肉蛋奶总产510万吨,增长2.1%;水产品产量增长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落实加快皖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抓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启动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分)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大力扶持本土农业产业化企业,积极引进境内外农业产业化优势企业,着力培育壮大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原材料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产业整合和集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增长8%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户户均增收200元以上。继续办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和安徽绿色食品、名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继续推进“农超对接”和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完成承担的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任务,力争试验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争取试验区品种权申请和授权增长率不低于15%。(20分)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村服务业,挖掘农业内部和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潜力。切实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和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15分)
四、深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60%的乡镇建立起土地流转服务平台,7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庭。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推进农机作业、种子统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农村沼气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3万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1万个。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发展农民基金互助合作。认真组织实施扩大内需农业投资项目,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申报实施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15分)
省水利厅
一、全面启动新一轮治淮建设,加快治淮新三项工程实施进度,力争开工建设淮河低洼地治理世行项目等洼地治理工程。进一步开展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力争实施董峰湖、方邱湖等行蓄洪区调整改造。(15分)
二、完成国家计划295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开工建设省计划3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343.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淠史杭等大型灌区以及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基本完成33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任务,尽快实施已下达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着手编制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15分)
三、积极实施长江干支流治理,加大长江崩岸治理和重点河段河势整治力度,争取实施滁河近期防洪治理、水阳江近期防洪治理工程,持续推进沿江排涝泵站建设。启动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积极推进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引江济淮(济巢)、淮水北调等区域性调水工程前期工作。(15分)
四、坚持防汛与抗旱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依法防控、科学调度,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洪涝和干旱损失。(15分)
五、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全省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完成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任务,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0万亩、除涝面积1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抓好全省妇女儿童发展“两纲”落实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妇女儿童生活环境。(10分)